“隨意估量一次即可。”
“數百家總該有的,如此,與郡國其他大族豪強無異。”說是隨意,但滿寵還是說出了他判斷的依據。
他口中所謂的以家來計的賓客,與門客不同,其中大部分可以稱得上待遇很好的佃戶。
這些賓客依靠著主家享受相對於普通百姓更好的生活,自然會聽從主家的命令,但又與奴婢有所不同。
其中有些是作為豪強,單純的沒有將賓客轉變為奴婢的能力,有些則是看重了賓客的臨時屬性,畢竟賓客可以說散就散,奴婢可不行。
皇甫嵩對於和張儉一樣出身山陽郡的滿寵毫無隱瞞的作風很滿意,他喃喃道:“如此,每家擁兵成百上千……上千應該沒有,三五百總是有的……”
滿寵緊緊閉上了嘴,這話皇甫嵩敢說,他可不敢說。
畢竟都是百姓,哪裡有兵呢?
“稍後你將此間事細細寫下,由我過目後,報於陛下。”
“是!”滿寵言罷告退。
……
荀攸見到李儒時,後者正在南門外的糧肆處看著百姓們排隊購買降價後的糧食。
有穿著官服的官吏坐鎮,現場秩序井然,沒有發生什麼爭搶、插隊之類的行為,因為面對這種擾亂行為,官吏們會毫不留情的處罰。
荀攸還看到,在店中販賣糧食者,並非是大司農的屬吏。
說來也對,就算大司農的屬吏再多,真要分配各處運糧販糧,人手也會捉襟見肘。就這還沒考慮這些屬吏願不願意呢。
道明來意,代為傳達了天子的疑問之後,荀攸問道:“李公,這些售賣谷糧者,是從何處而來?”
李儒坦言道:“原是這店中之人。”
荀攸疑惑不解,李儒這麼快就搞定了糧商背後的人?那為何還會有那麼多彈劾他的奏書呢?
許是看出了荀攸的疑惑,也是為了荀攸回去後好給天子講解他的計劃,不等荀攸問起,李儒便解釋道:“荀君不知,彼輩皆是自願為之。”
說話間,李儒攔住了一個正在搬糧食的肆佣,問道:“你可是自願?”
“是,是……”
荀攸見那肆佣連連點頭,但說話結結巴巴,都不敢看李儒一眼,明顯是心中恐懼。
他知道事急從權的道理,但卻不願放任李儒做得太過。
但李儒彷彿預判了他的想法,承認地很乾脆:“荀君猜的沒錯,我是威脅他們了。”
“得罪了主家,他們還有機會,我也會替他們做主,但得罪了我,眼前這一關他們就過不去,也就不用談以後了。”
說到這時,李儒觀察了一下荀攸,見荀攸竟然剋制住了怒氣,沒有責備他濫用刑罰,心中對荀攸的評價不擴音高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