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重離開後,餘下兩人四目相對,都覺得結交對了人。
董卓讚道:“老夫一早便知道文優胸有溝壑,非池中之物,有驃騎將軍相助,必能前途似錦。”
李儒卻起身鄭重向董卓躬身一拜,道:“若非董公推舉,儒豈能這般輕易地為驃騎將軍選中,董公大恩,儒絕不敢忘!”
董卓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哈哈大笑著起身拉著李儒的手一同坐下:“你我本就是好友,當初全靠文優替老夫解惑,如此來論,又何必談論恩情?”
李儒道:“倒是儒失言了。”
董卓口中的解惑,是有說法的。
那日董卓自覺就西域的問題表錯了態,回去後倒是好好反思了一下,可一時卻找不到問題所在。
說起來,他前一次請求帶兵平叛還是青州叛亂,那時雖未被准許,卻也因為沒附合袁隗而得到了劉辯的重用,由鴻臚卿轉為廷尉卿。
甚至因為袁隗後來的反覆,董卓公然得罪曾經舉主袁隗的行為並未造成多少後果。
董卓興奮之餘,自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且他本就沒打算去西域領兵,因為無論是西域長史還是戊己校尉,都受制於涼州刺史和敦煌太守,自然不適合他這個九卿去幹。在朝堂上所謂願效班超,不過是表態罷了。
如此,董卓更是當局者迷了。
只是董卓身邊沒什麼在智謀上能讓他信任的人,他軍中的心腹也不在身邊。至於董旻,董卓從不在動腦子的事情上指望自己的弟弟。
似鍾繇等人,董卓更是信不過。
然天無絕人之路,正在此時,一人出現在了他的視線內——太學博士李儒。
兩人是在一場雒陽聚會上結識的,組織者是來自右扶風的名士士孫瑞,這種聚會很常見,無論是用來探討經學還是藉著前者的幌子勾連人脈。
董卓曾任右扶風,又是關西人。其在雒陽向來長袖善舞,與許多人結交,雖沒什麼經學造詣,然到底是九卿,也在受邀之列。
三輔原先荒涼,人口多集中,董卓擔任右扶風之時,也聽說過李儒的名聲,知其為左馮翊之人。
雖是博士,卻與朝中沒什麼牽扯,自然也沒多少前途,這是董卓最看重的。
兩人結交之後,不說是天雷勾動地火,也算是久旱逢甘霖了。
一個想要更進一步,一個想要多長點腦子,各取所需。
相交一段時間後,董卓就隱晦地向李儒訴說了自己的苦惱。
而李儒沒什麼出身,能透過太學考核成為博士,還是有些能力的。
身為局外人,他一言便指出了問題所在——董卓過去擁兵自重的嫌疑。
一語驚醒夢中人。
這邊,李儒拜別了董卓,回到了自己在太學中的住處,卻見一人正指揮著僕從替自己打掃房屋。
他倒也不驚訝,只是問那人道:“伯續,禮聞取於人,不聞取人。禮聞來學,不聞往教,何也?”
被稱作伯續之人苦著一張臉,卻是答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