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房嘆了一口氣,補充道:“不瞞府君,本郡許多鄉吏看似與本郡大族無關,實則聽其號令。”
橋瑁豪族出身,當然清楚這些,士大夫們雖受限於三互法,但彼此間皆有些默契,倘若本地的閥閱豪族要保這些鄉吏,他的確不好辦。
畢竟他的太守府屬官中,除了他的少數心腹外,幾乎全是這些人。
之後薛房說了許多稱讚的話,又表示給橋瑁準備了禮物,只是在家中還未來得及帶來郡府。
他還絞盡腦汁幫橋瑁出了幾個能整治鄉官裡吏又無傷大雅的主意,用以表明自己的立場。
橋瑁見狀,這才恢復對薛房的和顏悅色。
他並不覺得將免口賦三年推進下去很難,這筆錢加起來是不少,但分配起來卻還不至於讓豪族重視。
只要對著府屬強調一些此事的重要性,便不難推動。
橋瑁終歸還是有些想要整頓鄉里吏治的想法的,好歹做做樣子,對外有個說法。
這時候,薛房才敢大著膽子說道:“下官愚昧無知,想向府君舉薦一位賢才。”
“汝直言就是。”橋瑁並不在意。
“下官的同鄉程昱程仲德,甚有才華……”
橋瑁聽到這個名字後,眉頭一皺:“我去年好心徵辟他,他卻不應……此等狂人,要才華何用!”
“你想讓我向朝廷舉薦他?”橋瑁質問道。
朝廷詔令中的舉薦名額,在東郡可是十分搶手,橋瑁可是準備拿著它大賺一筆,或是尋一個能在將來回報他的賢才。
薛房對此非常明白,他還是有些頭腦的,勸說道:“府君,而今新君登基,眼看著朝廷的風氣就要變了。”
“程昱能謀善斷,一朝得勢,必能扶搖直上。”
橋瑁知道程昱有才華,關鍵在於程昱能不能靠得住。
而且就算要舉薦真的賢才,在他心中還有一個更好的選擇——陳宮。
不過,這就不必告訴薛房了。
……
當初薛房正是在程昱的幫助下才立下守城之功。
在薛房的眼中,程昱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在本地頗有名聲。
可程昱的缺點同樣很明顯,他出身不高,孝廉的名額輪不到他。
又性格剛戾,待他後面有名氣了,郡縣徵辟為官,皆不應。如此不給面子的行為,除非太守是真名士,否則怎麼會舉薦他。
顯然,橋瑁不是真名士。
如果不是薛房提起,他是絕不會考慮舉薦程昱的。
薛房出了太守府,回到住所,立馬寫了一封信讓家僕帶給居住在東阿的程昱。
他冒著風險向太守舉薦程昱,當然是為了將來程昱發達之後能回過頭來對他薛氏照顧一二,怎麼能不邀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