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廬江郡,皖城
“蜀軍從西尋陽北上,駐紮在松茲一帶。”
“魏軍從北上安豐往六安,匯合了兩大軍,正往此下。”
吳軍探子向朱然、甘寧等主將報道。
徐盛看著地勢,言說:“魏軍定會從夾石往石亭在下皖城來。他們離我軍還遠,可先放一邊,但是松茲那邊,蜀軍已近在咫尺。應先防蜀兵來犯為好。”
甘寧:“吳國各處,皆受敵攻。我們兵力難以主動作戰。守防為好,等候時機,不可輕動。”
朱然有一想法,卻難開口。
甘寧注意到其異樣,便問,“義封有何意?”
朱然嚥了咽口水,直言:“吾認為,現在之境,此地根本不應該留守,速退兵去,回至丹陽郡。以豫章郡柴桑、九江之水阻蜀軍之犯。北借長江之險,隔江設防,敵魏軍之侵。只有這般才可抵擋此次危難。”
甘寧、徐盛二人聽之,皆有他想。
徐盛:“好法子,以江為阻,敵若敢渡,以火再敗。水上我們吳軍從無懼之。”
“不行,皖城不可失。此地是我們在長江對岸唯一據地,此地是我們吳國他日征戰北方的登陸點。居然不戰而退,有失威嚴。且今日棄此,將來恐再難有機會渡江攻佔據地之時。即使能成,所費代價,遠超想象。”甘寧難從。
關於此策,朱然已經和大都督諸葛瑾報過,不過諸葛瑾看法和甘寧一樣,顧忌長遠,也不願不戰棄城。朱然無法,就不再提。
如今防守在此,軍將在外。朱然便想說服二位同僚,共同退兵離去。朱然認為那是將來的事,由將來打算。現在危難不解決,談何遠望。可是甘寧不從的話,也無法,只能盡力為守城池。
六安,往夾石之路
司馬懿領軍前來匯合王凌軍,大軍行至此地。
王凌、王昶二人得令先鋒兵下,攻皖城去。
“前有一處必經之地,夾石口,兩山夾道。若是退兵運糧後路被阻擊,定是吾軍災難。文舒,汝就留後軍,負責後路之事,我才可安心前方為戰。”王凌對王昶安排道。
王凌領軍向來必留一後手,才敢安心出戰。
王昶:“兄長寬心,吾在身後,可盡情往前。”接著說道:“吳軍若是能明,退兵回長江之後,隔岸對防,我們必難進攻。所以皖城,兄長可能不費大力,就可破也。”
王凌搖搖頭,“恩,不會,若是要退,諸葛瑾早令人退兵了。他們是不願放棄皖城,此地必苦戰。”
六安城
魏將田豫來報都督,入見眾人,言前軍探報。
“都督,蜀軍從尋陽分兵,一路南下,往豫章郡。一路北上,往皖城去。”田豫報之。
司馬懿覺思,“南下,豫章,定要渡水,若成了,他們就能順利攻入吳國內地。可以替我們壓制西面吳兵。”
在場蔣濟肅說:“領軍的是潘鳳,他若不成,世上無人能成了。這西面吳國定是要加派兵力去防。北上,只要我們成功渡江,就可直取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