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輕笑,“元直在南郡多年,那裡天象每年之變,早已可以判斷。唯有他在,我才可安心。”
公安
徐庶領隊人馬出外,一路觀測天勢,在外長達十幾日,才回至城中。
城由糜芳守,此次徐庶從長沙郡回來,大感意外。此前大將軍命他鎮守長沙,以防敵攻,如今丞相來,居然不是要他相助,同攻江夏,而是讓其回來,怪也。
“元直兄回來了!”糜芳得知,來看望。“汝出外許久,作何?丞相到底命你回此作何?”
徐庶笑道:“此戰丞相攻江夏,糧草乃重事,他命我來接應,再押送往。”
糜芳點頭,“原來如此。從巴郡來的糧草,到了這裡,之後就由我派人運送了。丞相恐是不放心我,所以派元直兄來助,吾理解。”
徐庶解釋道:“子方兄誤會了。丞相併不是不放心汝。”
糜芳忙說道:“誒,吾對丞相併無怪意,汝多心了。”“想當初吾差點受傅士仁蠱惑,投降孫軍。幸得大將軍相救,才有今日無恙。大將軍和丞相二人,為國盡心,同伐魏吳。吾等屯守在內,不能為戰,自慚不已,豈敢心有怪意。”
徐庶聽其言,目色肅凝,似乎察覺了些事。
糜家看來向著大將軍了。
巴郡
“父親,這是急報,公安那處求糧,讓我們速速出發。一個月內,必須要到。丞相正攻江夏郡,需糧草援之。不可誤了軍情。”李豐急說道。
李嚴輕笑,“汝慌什麼?我等只需運送糧草至巴郡,之後就不是我們負責。這一月時間不多不少,足以運至。”
李豐:“父親說的是,一直都這樣,吾焦躁什麼。”
李嚴又道:“這諸葛亮厲害,荊州如今就差江夏郡了。若是取了江夏,吾國兩州之勢,魏吳必憂。看來此番諸葛亮是大功在首。”
“我等一直在後,無人知也。不如,我們也請兵出征吧!”李豐勸說。
“莫說過了,在後才是為好。征戰沙場,莫看現在威風,只需一次慘敗,世人就忘了你的輝煌。在後,有的是功績,有的是權機。”李嚴回道。
李豐應聲,“是,說的是,吾謹記。”
上庸郡
“如今三郡已奪,丞相也取南陽郡,吾等何時起兵離此。”張苞問。
這已經是第三次來問了。
史越各種理由留於此地,奈何他們一個個耐不住寂寞,不知安寧可貴。你們啊,年輕人。好好放個假,待在這不好嗎?等孔明取了荊州回國,下次跟他出戰啊,我再也不帶你們了。
“丞相來書,請大將軍出兵涼州,牽制曹魏犯荊。”廖化入內,與書報道,遞上來。
不用遞給我,不看!我沒看到,所以不知道,可以嗎?
“大將軍,吾願為先鋒!取天水郡!”張苞請命。
取個頭啊!天水離這遠著呢!不帶你了,給我待這!
“趙雲、張翼汝二人留守漢中,張苞、霍弋你二人留於上庸三郡。各自守好要地,不得輕易出戰。其餘隨我兵往武都,進發天水。”史越令道。
張苞聽之不悅,“吾不要留此!望將軍帶我出征!”
史越安撫道:“漢中和上庸三郡乃吾國咽喉之地,重中之中,為有強將大才,才可守之。子龍是吾軍老將,自然是其一。吾觀眾人,唯有你可留下。你可知我意。”
張苞聽之,內心大震,“吾必堅守此處,任由曹魏來多少兵馬,都不讓他們攻破!”。
史越點頭,“交於你了。”
哼,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