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家當不當這個皇帝,是個很糾結的問題。甚至陸青自己,現在都還沒有想明白。
陸朝熙考慮到的事情,陸青當然都是有所考慮的。
甚至,他會想得更深一層。
如果選擇當皇帝,陸家勢必將會面臨非常巨大的壓力。這個壓力是內外兼備的,對內是改朝換代之後的統治壓力、可以預見的雲霄宗更高壓的監管。外部壓力,則是成為燕國皇帝之後,勢必整個燕國的外交、軍事工作,陸家當然也得承擔起來。怎麼繼續跟西邊的晉國維持友好關係、處理好與魏國戰後的事務、東南方向海上應對齊國……
但同樣的,收益會很大。陸家當皇帝,可就不是讓李承宗或者李玄昊上臺後的傀儡政權了。陸家有元嬰,雖然才一層,但表現出來的戰力很猛,而且還有更進一步向上的發展空間;陸家在燕國北境有著非常深厚的根基,有著青峰門這一大宗門勢力,可以直接調動的金丹就有五個。
在本身勢力強度足夠的情況下,披上皇帝的外衣,那麼陸家後續操作得當,是能夠將燕國七州之地中的四個州,變成自己的鐵桿地盤的。
陸氏皇朝,或許會比曾經的李氏皇朝更加強大。
而如果選擇扶持傀儡,好處在於陸家面臨的壓力會小很多。
但同樣的,很多風險其實並不能夠避免。錦州、半個冀州都得自己下力氣去啃,沒法借用朝廷的威勢;傀儡朝廷可並不是陸家的傀儡,在傀儡朝廷建立,新的秩序出現後,陸家將很快失去對朝堂的影響力……
而且,當老二必然要被老大壓,沒了燕皇李世文在前面吸引火力,陸青就是燕國內除卻雲霄宗之外唯一一個元嬰,該來的躲不掉。
其實,說這麼多,在陸青看來,這本質上是個路線問題。
高風險高收益與穩紮穩打。
按照陸青的性格,他自己其實更偏向於高風險高收益的做法。雖然理智的講,穩紮穩打似乎更適合一些,但關鍵的是,這個穩其實也不咋穩。
其實所有內部壓力也好,外部壓力也罷,在陸青看來終究都是好解決的。最難解決的,是雲霄宗的壓力,可這個,偏偏是做出哪個選擇都逃不掉的。
反正最大的風險,無論如何都要背,陸青就會更傾向於選擇去當這個皇帝,成為大燕皇族,攫取更多的利益。
更何況,這件事情,還不一定逃得掉。
……
李氏沒有什麼選擇權,陸家倒是有,但有多大,可未必。
關於陸家當皇帝這件事情,是雲霄宗宗主,元嬰巔峰修士涵虛子,與陸青透過通訊術法當面溝通的。
話語之間,人家挺客氣的,態度也是偏向於諮詢陸家的意見。
但陸青仍然敏感的察覺到,這件事情非同尋常。
對於雲霄宗而言,讓陸氏當皇族,按理講並不合適的。在李世文鬧出這件事情之後,常理來看,雲霄宗應該是要保持一個更弱勢的皇族,這才符合他們的利益才對。
陸家不是沒根基,陸家有自己的根據地,再把朝廷給了陸家,就不怕陸青演一出李世文第二?
當時陸青就覺得不對勁。他的第一個反應,其實是認為,雲霄宗並不是認真的,而是透過皇位,對陸家發出的一次試探。要是陸家敢接受這個皇位,就會對陸家怎麼樣怎麼樣的。
但對於他來說,這個不需要瞎猜。
他在結束了於涵虛子的交流之後,馬上就啟動了歷練模式,傳送到了平州。
戰爭雖然結束了,魏國也已經撤兵了,但云霄宗的主力,還沒走,仍然維持著防線。
主要是得防範魏國殺個回馬槍。
整個平州前線,應該會在未來一兩年的時間裡,逐漸撤下兵力。
當前,雲霄宗的諸位頂尖修士們,也仍然還停留在平州前線沒有離開。
那這是探聽訊息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