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自唐國於開雁關大敗蒙古軍隊的喜訊傳回長安後,舉國歡慶。這次的勝利無疑是
給唐國的百姓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讓他們對自己的國家與安全有了更大的信心。
而今天,那群大功臣即將凱旋而歸。雖然大部分計程車兵依然留守在開雁關,但據說那個帶領一支輕騎兵奇襲蒙古軍營,一舉擊潰蒙古人的白袍小將將會帶軍來長安接受封賞。一時間,長安的城門口出現了人山人海的陣勢。
楊銳雲和薛丁山兩人作為領頭帶著五千多士兵回到長安 至於最高統帥的薛仁貴依然守在開雁關。當初跟楊銳雲一起前往開雁關支援計程車兵大多數都已戰死沙場,活下來的僅有那幾百人罷了。
當軍隊距離長安還有數百米之時,前方便已傳過來陣陣呼聲。
“丁山大哥,前面是怎麼回事,這麼吵。”楊銳雲一臉疑惑道。
薛丁山一笑道:“都是來迎接你的。”薛丁山可是清楚地知道自己父親在上交的戰報中,對楊銳雲可是大加讚賞,甚至直言楊銳雲就是自己的接班人。而且楊銳雲放走五千草原騎兵的事也被薛仁貴給隱瞞了下來。可以說薛仁貴對楊銳雲比對自己兒子都好。
“接我?這人也太多了吧。”隨著距離的縮近,楊銳雲被那城門處烏泱泱的人群給嚇了一跳。
在人群的最前面,站著一個騎著高頭大馬的和藹老頭,穿著深青色的唐國官袍,腰佩一銀色魚袋,可見其官位之高。
薛丁山看清來人後,神情立馬嚴肅了齊了。
“參見魏丞相。”
魏玄笑道:“可算是等到兩位將軍了,不然我這把老骨頭也快撐不住了。”
“丞相您親自迎接我們,真是讓我們受寵若驚,”
“行啊,你這小子。這麼多年不見,嘴上功夫練得還不錯,以前不總是魏老頭,魏老頭的叫嗎?”
薛丁山不好意思地笑道:“這不以前年輕嘛。”
兩人一看就是熟識,簡單聊了一會兒後,魏玄才看向楊銳雲道:“這位應該就是傳聞中的白袍小將楊銳雲吧。”
楊銳雲如往常一默默地點點頭,沒有因為魏玄是丞相就有所改變。
不過魏玄身為一國之相,也沒有如此介意此事。招呼著兩人和身後的軍隊一同走向迎接的人群。
當人們看到士兵們進城的那一刻,氣氛瞬間高漲到了一種地步。人們歡呼著楊銳雲,薛丁山的名字,用歌聲,用呼喊去傾訴自己的喜悅。
薛丁山見狀,看向依然面不改色的楊銳雲,打趣道:“阿雲,看這樣子,打完這一戰。我這個神武軍的統領都快比不上你了。”
楊銳雲一臉冷漠地回道:“這只不過是一些虛無的東西,他們並非瞭解我,只是跟隨著大潮來看我罷了。真正的民心是存在心裡的信仰,而不是呼喊中的喜悅。”
“好吧,你厲害。”薛丁山沒有再說什麼,只是笑了笑,就轉身跟百姓揮起了手。
朝堂之上,一眾大臣正整齊地排列在兩旁,靜候著什麼人的到來。
終於,一個太監緩緩跑了進來,跪下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稟陛下,丞相帶著薛少將和楊先鋒已到大殿外。”
龍椅之上的唐宗微微點頭後,沉聲道:“讓他們進來吧。”
“宣,薛丁山少將,楊銳雲先鋒,上殿。”
在眾臣注視的目光中,薛丁山帶著楊銳雲緩緩走進了大殿。走到殿前時,薛丁山兩人便單膝下跪,齊聲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兩位賢侄平身。”
“謝陛下。”說著,兩人才站了起來。
而唐宗也接著道:“兩位賢侄,今日凱旋而歸,實乃舉國歡慶之事。薛仁貴老將軍在信中已向我詳細描述了兩位將軍的英勇事蹟,朕大是喜悅。兩位有何要求儘管說,朕定滿足你們。”
“為國而戰本就是將士的天職,何來要求。末將只望能繼續為守護唐國而戰。”薛丁山上前一本正經地說道。
“楊銳雲,你想說什麼嗎?”唐宗又看向一旁冷漠地楊銳雲。
楊銳雲抬頭看了一眼他,道:“能勝此戰,是全軍戰士浴血奮戰的結果,並非幾人之功。若要獎賞,希望陛下能好好嘉獎外面的戰士們和戰死的烈士。”
“說得不錯,為我唐國而犧牲的將士們,每一個都是好樣的。朕自會親自為他們立下烈士碑,封賞其家人,而活著的將士也自有嘉獎。不過對兩位的獎賞,不可少,朕昨夜已經準備好了。來人宣旨。”
唐宗一說完,旁邊的一名太監連忙上前,開啟一金黃的聖旨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神武軍統領薛丁山,多年以來鎮守開雁關,立下赫赫戰功。在西征蒙古中,更是率領神武軍多次擋住敵軍,為我軍戰友贏得更多的時間。朕甚是喜悅,特獎將軍良田千畝,錦布千匹……。至於官職之上,薛將軍年事已高,不宜操勞過度,朕決定任命薛丁山為當朝大將軍,子承父業,繼續鎮守開雁,北廷兩關。”
薛丁山聽完聖旨之後,並未有太多的意外,可見他早已知道到了此事。楊銳雲雖然心中疑惑,但這恐怕薛將軍自己的決定,他也不好過問。
“西征先鋒楊銳雲,積極響應西征,於戰場之上,身先士卒,斬敵無數。更是率軍奇襲蒙古軍營,一舉決定勝負。此戰,他當屬頭功。雖其為宋國楊家之後,但朕喜愛賢才,並不介意其出身。軍功獎賞當公事公辦,因此特賜楊銳云為一等侯爵,獎良田千畝,錦布千匹……賜封號將軍之位,號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