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雲的詩和慕容情的詩,自然進入到了公主的耳朵。
也是進入了在場所有女子的眼。
這件事收益最大的還是十公主,一首詩因她而做,足以流傳千古。
她本人的名字也會跟著詩詞,載入史冊流傳下去。
這是許多文人夢寐以求的東西。
就這一首詩,人生已經完美了。
第二個受益的就是左因忠,他出的題,他審的詩。
拍了公主的馬屁,還得了一個主持裁判的名聲。
以後說到這首詩,多多少少也會提到他的名字。
十公主李夢真第一時間就對他許與嘉獎。
前途光明啊。
禮部說白了就是進行文教工作,在世家把持的朝廷,黨派背後都是世家,而不是文人學院。
禮部是一個清閒衙門,每年的科舉,其實已經劃分好了名額的。
他們在禮部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不會很多。
大丈夫,怎能無權呢。
十公主就是一個很好的跳板。
她雖然是一介女流,卻能夠影響很多人,特別是皇帝。
左因忠也不管這個張飄零是找人代筆還是以前的舊作。
詩會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拿出來的就是新作,臨場所作。
這點潛規則大家都不會去破壞。
臨時比詩,只有真正有才之人的專利。
那些歪瓜裂棗,誰敢出來丟臉?
臨場非常考驗文學底蘊的,特別還有時間限制,這種時候,天賦才情,就極容易得到體現。
第一場直接宣佈,是張飄零獲勝。
沒有任何疑惑,兩首都是佳作,但論精彩和行文,都是張飄零的更加出色。
第二場就很有考驗了。
第一場寫的是十公主,其實可以擴充套件出去,寫的是美人。
還是很出名的美人。
這種詩,平時別人也會做,是有可能提前做好的。
那麼左因忠的第二場就必須出難一點的題目。
他在思索之時,看到遠處一孤舟在江中獨行,跟這邊熱鬧非凡的大船形成鮮明對比。
於是說道:“此次詩會,萬眾矚目,眾人集聚周圍,熱鬧非凡,看那遠處有一孤舟,獨泛河中,那就以秋江孤舟為題,請二位以此題作詩,如何?”
這就比較難了,一方面江上孤舟,還特定是秋天。
題目一出。
慕容情陷入了冥思苦想。
龍雲卻沒有任何思考的打算,而是四處張望,先前他做的那一首詩,傳開來之後,驚動了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