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此後荊楚一體,伱為楚國五大上卿之一。”
伍子胥這面旗幟有大用,代表著正統,更是向世人說明,連正統的國君之後都承認自己,還有什麼藉口反抗他們呢?
“至於都城……你們有何意見?”
“遷荊都為佳,荊都北連雲夢澤水系,靠近崇、霍。西連庸,東接杞、彭、厲方。四通八達,水系繁多,可構成天然的屏障。”
荊都可以利用水系發兵,而外人攻擊荊國需要跨過複雜的雲夢澤,或者群山夾著的雄關。
若不是有衛霜裡應外合,恐怕漢關之戰要打十幾年,可見難度之高。
“至於大邑商那邊,微臣倒有個建議。”袁赤上前說道。
“請說。”、
“以臣服之態討好子受,敬重當今商王。其餘勢力一概不理會。至於人祭方面……我們內部不用,但面對商朝那邊的禮儀,還是以人祭為主,用敵對部落的人足夠了。”
商朝的祭祀一年一次,一次也就七八十人,抓一些部落的俘虜足夠了,或者犯下重罪的犯人。
這樣不用惹得天怒人怨,也能維持商朝的關係。
熊揚思慮良久,最終還是答應了。
如今楚國國力變強了不少,開始與周圍的大國打交道,不人祭是不可能的,人們只是把你當成蠻夷,大商甚至會認為你沒有開化而不會接待你。
當初熊霸死了個兒子,才讓子受接納他們。
很快,眾人商討出來結果。
首先是遷都,而後是與子受交好,讓子受承認他們的地位。
半個月後。
遙遠的朝歌。
雲頂天宮之內,一個英武俊秀的男子躺在狐裘大椅上。
強壯的身軀只披著一層輕紗,額頭帶著繩子狀的金冠。
這時,一隻玄鳥落在子受肩頭。
上面是楚國的來信,子受看了之後,嘴角露出一絲笑容,隨手寫下一個可字。
楚國一統荊楚,並還是自己一手提拔,對子受而言,楚國實力上漲是有利的。
至於尾大不掉?
根本沒有這回事,楚國的實力還沒增長到這個地步。
到尾大不掉時再處理也不遲。
大戰之後是平靜。
自從子受派人來讚許楚國撥亂反正的行為,周邊勢力默不作聲,都預設楚國完全倒向了大邑商。
以前南方基本是聽調不聽宣的狀態,明面上尊商,私底下各幹各的。
而大邑商有大敵東夷、北狄、蜀國,南方基本沒人理會。
這次楚國第一個投靠大邑商,令人鄙夷之餘,也有人暗道時機挺對,作為第一個投靠的人,無疑會受到大邑商的庇護。
故而周邊國家不敢動,天知道是什麼陰謀,萬一招惹了楚國,反而讓大邑商有藉口南征就不好了。
因此,這次沒有人落井下石。
唐平此刻來到湘水。
“楚國事畢,再等一段時間,等到銜燭蛇露出破綻,即可拿神火了。”
“破綻是什麼時候?”燭光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