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整條街來回走了一趟,對有小燈籠印記的餐館,和沒有小燈籠印記的餐館都看了一遍。
說實話,沒有看出任何區別。
都是一樣的陳舊,古老,不過都是乾乾淨淨的,比她剛才過來的那條街要乾淨很多。
看來吃的地方衛生問題還是好很多。
溫一諾略微放了心。
她想了想,找到整條街上看上去最高檔的餐館走了進去。
這家餐館的招牌上也有小燈籠印記,有個響亮的名字,叫“諸葛家菜”。
這個名字太吸引溫一諾了。
她知道的唯一一個姓諸葛的歷史名人就是諸葛亮,小時候曾經是她的偶像。
張風起最會講三國演義裡面的故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諸葛亮,讓溫一諾一直心嚮往之。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家餐館有一個露天平臺,天台上搭著葡萄架,還有一串串小燈泡在綠葉中穿行。
葡萄架下襬有幾張桌椅,可以在這裡吃晚飯,吹晚風,看街景,最受遊客們喜愛。
溫一諾也不能免俗,進去之後,就要求坐到外面的露天平臺上去。
她去的比較早,才五點多,太陽在紐約的高樓大廈間將墜未墜,地上暑氣氤氳,有人開始往地上潑水,騰起一片水汽。
餐館裡面的女侍應生見她彬彬有禮,笑著點頭說好,帶著她走到餐館外面的露臺上,說:“妹妹仔坐這邊吧。”
她放下選單,很和氣地給溫一諾拉開座椅。
溫一諾很喜歡“妹妹仔”這個稱呼,比叫她“小姐”要舒服。
不過她觀察了一會兒,發現這些人也不是都叫年輕女子“妹妹仔”。
比如後來又過來幾個年輕女子,這女侍應生就叫她們“小姐”,而是“妹妹仔”。
然後還有幾個小姑娘,稱呼又變成了“妹妹仔”。
溫一諾留神觀察,最後得出一個結論。
這裡的人把上學讀書但還沒上大學的女學生叫“妹妹仔”。
上了大學或者畢業已經工作的年輕女子,就是“小姐”了。
這個認知真是很有意思。
溫一諾隨便點了個椰汁捧著喝,又點了幾道海鮮,打算等會兒大快朵頤。
隨著夜幕臨近,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太陽灑下最後一道亮麗的霞光,然後落山了。
沒多久,露臺和街面上的燈都亮了起來。
剛才還靜謐安寧的街道像是一下子活了過來。
街邊三三兩兩站著打扮精緻的年輕女子,說著話,不時爆發一陣大笑。
衣冠楚楚的男人夾著公文包,從車裡下來,去餐館裡領自己訂的外賣。
不知道從哪個餐館裡飄出具有年代感的歌聲,在晚霞中極具穿透力。
“……夜風凜凜,獨回望舊事前塵。
是以往的我,充滿怒憤。
誣告與指責,積壓著滿肚氣不憤。
對謠言反應,甚為著緊。
受了教訓,得了書經的指引。
現已看得透,不再自困。
但覺有分數,不再像以往那般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