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的工作之餘,陸羽也是好好地放鬆了一把,給自己放了長假。
趁著這個時間,去了很多著名的城市和旅遊景點。
像什麼紐曰,西亞圖,拉斯維加斯,漁人碼頭,黃石公園等,幾乎逛了個遍。
期間,安娜全程充當貼身導遊,克里斯充當專職司機。
在兩人的照料下,陸羽玩得那叫一個不亦樂乎……
……
休息的日子總過得很快。
假期結束後,陸羽的事蹟,在經過發酵後,越來越深入民心。
很快便成為了很多米國民眾茶餘飯後的談資。
一時之間,極限運動的種子,也正式在這片大陸上,萌根發芽。
得到了應有的普及。
鋒芒初露。
如此一來,不過才短短几天而已,陸羽的個人推特,便瘋狂增加了數百萬的關注,風頭無兩,不論是網路上,還是現實中,都火的一塌糊塗。
此外,在嚐到了收視率的甜頭後,很多米國本土的媒體,也是伺機而動。
相關的邀約郵件,數不勝數,紛沓而至,像雪片一樣飄來。
在安娜的協助下,陸羽欣然接受了幾個知名媒體的採訪。
這其中,就包括米國國家地理雜誌的專訪。
不論是前世,還是今生,國家地理雜誌在戶外界的名頭,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儘管雜誌近千分之一的選片率顯得非常苛刻,但在過去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卻還是湧現除了一大批充滿了理想和浪漫主義的優秀攝影師與記者。
因為對於這些人而言,國家地理,無疑是最高的榮譽殿堂。
而正是他們的努力,才得以讓世人對於這本雜誌的認同感,越來越高。
在對自然缺乏關注的世界裡,僅有的國家地理,就是權威,科學性,準官方的代名詞。
不過,與前世相比,這個世界的國家地理雜誌,則更著重於對環境和新技術新產品的關注。
比如森林砍伐,化學汙染,全球變暖,頻危物種,基因技術,考古發現等。
這一系列“人與自然”的主題,已遠遠超過了他們對於地理探索和極限運動的好奇心。
但不得不說,如此片面的探討,終究還是沒有陸羽的身體力行,來得直觀!
因為相比空洞乏味的科普文章而言,他的極限運動,或許才是對雜誌永久命題最好的詮釋!
有了這個動機,在雜誌主辦方國家地理協會的幫助下,雜誌資深記者山姆與探索頻道進行了深入的溝通,終於爭取到了這個寶貴的專訪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