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次日,各方大阪城外天王寺達成最終約定,史稱“天王寺之約”。
根據約定,在豐臣秀賴十八歲之前,豐臣家二百萬石高的領地保持不變。
德川家康可以建立幕府,就任徵夷大將,暫時代替豐臣家執掌大政。
小西行長去認一個源字頭的新爹,換了新苗字後就任副將軍。並且新增長門、周放、石見三國領地,成為擁有七國一百五十萬石高的大名。
當世第一大銀礦石見銀山永久性租給蘇州濟農倉,但每年向德川家交納白銀二十萬兩(明制兩),向豐臣家交納白銀十萬兩(明制兩)。
這個約定稱得上“皆大歡喜”,在目前局面下各方都能勉強接受。
不過明眼人都能預感到,這個約定只能維持“十年”的和平。
等太閣豐臣秀吉的唯一血脈豐臣秀賴成年後,只怕又要風雲再起。
林泰來沒費多大代價就拿下了石見銀山,非常欣慰,但並不是為了銀子。
而是因為已經建校十幾年的橫塘學院所培養的那些礦業人才,又有新的就業單位了。
作為橫塘學院的院長,林泰來為學生們的就業也是操碎了心,這次甚至不惜遠赴倭國,開發新的就業崗位。
為了保證“天王寺之約”的執行,林天帥在倭國福岡城多留了一個月,幫著小西行長接收了長門、周防、石見三國。
看著情況差不多了,林天帥準備回國,將小西行長召來,詢問道:“你準備認誰當爹?”
如果放在純正的中原文化背景下,這句話等於是極度的侮辱,但在倭國,這就是很尋常的話。
按倭國觀念,只有出自“源氏”的人,才能就任為將軍,足利、德川都是出自源氏。
小西行長準備當副將軍,最好也要掛上“源氏”的招牌才能名正言順。
但小西行長的苗字也就是姓氏“小西”,跟“源氏”八竿子打不著。
而倭國還有個觀念就是,家名傳承不特別講究血緣,不管是親兒子還是無血緣的義子、外甥、女婿都可以繼承家名。
所以小西行長只要認個出自“源氏”的義父,就可以繼承義父的家名,獲得就任將軍的資格。
這種操作在倭國尤其是亂世堪稱屢見不鮮,完全不稀奇,甚至到處都是類似的情況。
聽到天帥的問話後,小西行長驕傲的答道:“很多沒落之家都願意收納在下,經過仔細挑選,在下準備認今川氏真為父。”
林泰來詫異的說:“今川氏真?他還活著呢?”
今川氏真的父親就是大名鼎鼎的今川義元,讓織田信長一戰成名的踏腳石,也是德川家康少年時最早的“主公”,
在相關遊戲、裡,今川義元經常充當著第一階段大BOSS的角色。
不過今川義元死了後,今川氏真能力不行,今川家就此沒落。
如今連織田信長、豐臣秀吉都掛了,德川家康都快六十了,猛然又聽到今川氏,就感覺像是好幾個世代前的老古董。
小西行長解釋說:“今川氏真近些年一直隱居在京都,今年已經六十餘歲,年紀上收我為義子很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