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老實實送銀子來看,倭寇大概沒有反悔的意思。
既然就是“到此為止”,自己可能沒機會參觀一下那位老猴子了。
而後林天帥就先行放了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黑田長政各部回倭國。
等收到第二批白銀時,林天帥就送別了小西行長。
並且還派了三千水師、五千步騎護送小西行長回國,以確保為和平做出巨大貢獻的小西行長得到該有的待遇。
站在釜山浦的碼頭上,大明筑紫宣慰司宣慰使兼倭國西九州大名小西行長感恩戴德,在天帥面前哭成了淚人。
宇喜多家讓他從一介商人晉升為武士,太閣讓他從武士晉升為十四萬石大名。
而天帥則一口氣把他從階下囚變成了大明皇帝冊封的宣慰使以及百萬石大名、倭國第三人。
林泰來對小西行長鼓勵道:“去吧!來日方長!西九州百萬石或許只是一個起點!”
小西行長恭敬的答話道:“永世不忘在天帥身邊接受教誨的日子!”
站在岸邊目送小西行長的船隻遠去後,林天帥在釜山浦參觀了一圈。
隨即對身邊的崔五魁說:“好像沒必要再租借釜山、仁川等港口了。”
“啊?為什麼?”崔五魁愣了愣,下意識的反問道。天帥要是和朝鮮斷聯,那他這個朝鮮語通事作用豈不更小了。
林泰來解釋說:“戰爭剛開始時,一切前景都不明朗,所以要做最壞打算。
因為大明嚴禁對倭通商,考慮將來對倭國轉口走私的需要,所以才產生了在朝鮮國租借港口的想法,為的就是作為大明與倭國之間的中轉。
而現在有了佔據西九州的小西行長,我大明可以直接和小西行長對接,不需要中轉,那麼租借朝鮮國港口還有何意義?
再說朝鮮國如此貧窮,連白銀、銅錢都不用,實在沒多少油水。
若僅僅為了與朝鮮國通商而租借港口,只怕入不敷出。”
崔五魁也說不清楚門道,只能說:“當初天帥為了租借港口的事情,還是耗費了很多心思,如今放棄也是可惜了。
再說釜山這地方極為重要,是朝鮮國和倭國之間的樞紐。
佔有了釜山,就可以阻擋倭寇入侵朝鮮國,也算是長治久安之法。”
林泰來想了想後,答道:“說得也有道理,不租白不租,先租了再說。
但也沒必要太多了,就暫定仁川、釜山兩處地方!
以後遼東、天津衛、山東的船隻,可以沿著朝鮮海岸線,經過仁川和釜山航行。”
回到經略幕府,德川家康又派人過來傳話,想談一談釋放被俘倭兵的問題,為此可以補充條文。
但是這個提議被林天帥一口拒絕了,被俘倭兵需要進行勞動改造,所以不接受任何談判。
要是把兩萬五千礦工都釋放了,那生產怎麼維持?一時間又能從哪裡找來如此多優秀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