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比三萬人少一千,只比李如松在漢城創造的三萬人“紀錄”少一千。
而現在,阻擊德川軍的戰果統計已經結束了,而島山城守軍數目又是固定的不好修改。
所以如果沒有人擔起責任強行修改,麻貴只能接受兩萬九千這個殲敵數字。
再說想修改也不是那麼好修改的,旁邊還有李如松他親弟李如柏呢,他能不會眼睜睜看著瞎改戰果。
“這就是命啊!”先登紀錄到手的林天帥勸了一句麻貴。
聽到這句,麻貴就徹底死心了,林天帥也不會為了自己去修改戰果數字了。
畢竟修改之後,會讓李如松不爽,林天帥似乎也犯不上為了自己去打擊李如松。
早知道當初擊潰德川援軍後膽子就再大一點,直接報個溺斃一萬得了!
忽然又聽到林天帥說:“不過雖然數字不好再修改,但從統計學角度來看,你這個戰果還是有可圈可點之處的。”
麻貴帶著一絲希望,疑惑的說:“願聞其詳。”
林天帥便道:“在漢城之戰,我軍四萬人殲滅三萬敵軍,人均殲敵是四分之三。
而這次蔚山戰役,我軍兩萬八千殲滅敵軍兩萬九千,人均一個還多。
所以從人均角度來看,蔚山戰役領先於漢城之戰。
近百年來,在殲敵千人以上規模的會戰裡,這次可能是人均殲敵數字最高的一次。”
麻貴:“.”
在統計戰果方面,還有人均殲敵數這樣的專案?
聽起來更像是一個安慰獎,不過安慰獎也是獎了。
李如柏很想提醒一下,蔚山戰役前後累計有五千朝鮮國義兵參戰,如果把五千朝鮮義兵算進去,人均殲敵數字不會那麼高。
不過最終李如柏還是閉上了嘴,做人還是要講究一下情商。
收拾完了蔚山戰場,除去押送俘虜北上的兩個縱隊,剩餘兩萬四千大軍向一百多里外的釜山開拔。
原本德川家康帶著三萬兵力來支援後,在朝倭軍總兵力又達到了十萬人以上。
但經過蔚山之戰後,龜縮回釜山地區的倭寇又只有七八萬人了。
釜山地區是侵朝倭寇的登陸點和老巢,也是如今倭寇最後據點,但並不是只有一個釜山城。
釜山和附近的金海、東萊兩小城相距很近,中間也沒隔著幾里地。於是三城互為犄角,組成了一個大型的防禦陣地。
七八萬倭寇就密集的部署在這一小片三角區域,不知是不是準備負隅頑抗到底。
而大明天兵從四個方向包圍了過來,林天帥、麻貴、李如柏率領兩萬四千人在東邊,李如松率領二萬餘人在北邊,李昫率領一萬五千人在西邊,陳璘率領一萬三千人水師在南邊巨濟島。
時間已經是萬曆二十一年的五月份,大明天兵四個方向海陸兼備步步緊逼,牢牢的將七八萬倭寇圍困在釜山地區。
最後解決侵朝倭寇的條件已經成熟,但具體結果如何尚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