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騏又說:“其實不只是首輔,次輔王錫爵也來邀請了!”
林泰來忍不住嘆道:“這裡面水太深,你自己把握不住,還是我陪你去吧。”
王士騏點頭道:“我就是這個意思。”
林泰來點點頭,讚許說:“很好,看來你覺悟提高的很快。
已經初步透過考察,具備正式加入更新社的條件了。”
吏部天官的大戲落幕後,朝廷就平淡了許多,因為沒有多少大事能比吏部天官的角逐更牽動人心了。
吏部左侍郎雖然也缺人,但和吏部天官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
吏部部議提名的人選裡,皇帝都沒有用,卻令人意想不到的選了詹事府詹事劉虞夔為吏部左侍郎。
這個意外人選引發了坊間諸多版本的猜測。
眾人都懷疑,同為山西人的劉虞夔是王家屏閣老暗中推薦的。
有人說,皇帝這是為了政治平衡。
劉虞夔這個人選在內閣可以平衡申首輔,在吏部可以平衡林泰來,而且還有南北平衡的考慮,算是一舉三得。
還有人說,皇帝是用清除詹事府官員的做法,向中外暗示不立東宮之意。
吏部官員林泰來為吏部左侍郎之事上疏抗言,聲稱按照慣例,詞臣一般不能直接遷轉為吏部官,請陛下收回亂命。
結果林泰來被萬曆皇帝痛斥了一頓,才消停了下來。
從萬曆十二年延續至今的吏部格局,徹底大變了樣。
這六年來,無論政治氣候怎麼變,吏部始終是這樣——
老好人天官楊巍對首輔俯首聽命,中層郎署被清流完全把持,兩個侍郎打醬油。
而現在吏部已經變了天,天官換成了王老混子。
不管王老混子會聽誰的,肯定不會像過去的楊巍那樣完全聽從首輔。
而林泰來打破了清流勢力對吏部中層郎署的壟斷,已經強勢插旗。
等文選郎陳有年離職後,只怕吏部中層郎署就沒人能擋住林泰來了。
而近六年大部分時間都在打醬油的吏部左侍郎,換成劉虞夔上位後,存在感肯定會大大加強。
畢竟劉虞夔身上,肩負著政治平衡的責任。
看到吏部格局的鉅變,很多人頗有種新時代即將到來的感覺。
轉眼間就到了六月份,進入了一年當中的酷暑季節。
但是即便是在這樣的季節,也有人不辭艱辛,拖著年老體弱的身體,拿出了比驕陽更火熱的激情奔向工作。
“什麼?王老.天官已經抵達通州,明日進京?”林泰來聽到訊息後,不禁大吃一驚。
聖旨下發去南京才一個月,王老混子就已經從南京抵達京郊了?
這是晝夜兼程趕路嗎?老命都不要了是吧?
王士騏又道:“家父說了,不必勞駕九元去迎接,等他到了吏部再會面。”
雖然林泰來懶得動,但明天去東郊亭迎接王世貞的官員多得是!
這可是天下文壇盟主近二十年來首次踏足京城,所有愛好文學之士無不翹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