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次日早晨,關於廷議的奏疏呈進內廷。
內閣票擬意見是,其一,允許朝鮮君臣先將財物送過江,以闢與倭寇合謀嫌疑,另賜朝鮮國王二萬銀兩為安居費;
其二,十萬兵馬一時難集,而朝鮮事態緊急,可先匯聚四到五萬兵馬出征。
其三,陸光祖年事已高,又非知兵大臣,應另擇青壯知兵大臣經略朝鮮。
而後內閣票擬和奏疏原件一併被呈送到萬曆皇帝面前,等待皇帝做出最終決定。
對於讓朝鮮君臣用財物自證清白,萬曆皇帝非常沒意見。
只要銀兩方面不是問題,那麼調集大軍也就不是問題了,這條也過了。
就是看到陸光祖這個名字,萬曆皇帝略感迷惑,忍不住身前的司禮監諸太監說:
“上次陸光祖力主廷推閣臣,結果被推出來的人就是他。
這次他不是一直堅決反對調集大軍麼,怎麼廷推出的經略又是他?”
廠公孫暹奏道:“是林泰來出面推舉的陸光祖。”
萬曆皇帝愕然道:“把軍國大事視為兒戲麼?”
掌印太監張誠奏道:“實話實說,用陸光祖經略朝鮮真不行。怕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別難為一個年逾古稀的老者了。”
另一個秉筆太監陳矩奏道:“林泰來或許是害怕心懷不忿的陸光祖不顧大局,在後方掣肘敗事而已,所以才先會把陸光祖架上去。”
萬曆皇帝對陳矩吩咐說:“你現在就去問陸光祖,敢不敢承擔經略朝鮮之重任!”
陳太監奉了旨意,便急速出宮,前往陸光祖府邸。
對別人可以稱病避而不見,但聖旨到時,就算快死了也得爬出來接旨。
陳矩看著憔悴不堪的陸光祖,暗歎一聲這老頭最近也不好過,便將皇帝問話轉達了一遍。
陸光祖垂頭沉默了好半天,但陳太監沒有催促,耐心的等待著。
陸光祖多麼想昂首挺胸、慷慨激昂的接下這份重擔,但是他不敢。
他怕被天下人恥笑,他怕把事情搞砸了身敗名裂,他怕自己這把老骨頭死在異國他鄉。
陸光祖掏出了一本辭官疏,對陳矩說:“臣久病纏身,難以視事,乞請皇上將臣放歸山林。”
掙扎了許久,最終還是被逼到了這一步,四十六年的宦海生涯宛如一夢。
或許從扛起清流勢力大旗開始,就註定會是這個結局了吧?
陳矩面無表情的回答說“知道了”,然後收下了奏疏,回宮覆命。
給你機會也不中用啊!萬曆皇帝指著陸光祖的辭官疏,對掌印太監張誠說:“批了。”
然後又下旨說:“不用另選人了,直接起用林泰來經略朝鮮及備倭事務!假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便宜行事!賜麒麟服!”
選擇那個總是打勝仗的人,沒毛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