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教習本能的很反感,感覺自己受了巨大冒犯,擺出老前輩架勢,呵斥道:“選拔與教習庶吉士,與你二人何干?
就連內閣的趙首輔、暫時主持翰林院事務的黃學士,對我也未有太多幹涉!
你們兩個不過入院三年的晚輩人物,安敢在我面前指手畫腳!”
董其昌搖搖頭,這老前輩可能是近些年不在朝廷,所以有點搞不清現在的狀況。
如果不是近些年詞臣青黃不接,又兼蘇州籍,這位老前輩還未必會被推舉回京。
周應秋將好言好語的董其昌扒拉到一邊,上前一步,對韓教習冷笑著說:
“老前輩可曾想過,為什麼趙首輔、黃學士不怎麼幹涉你?
那是因為傳聞你在蘇州差點進了林府當館師,又被林泰來打發到京師!
故而別人以為,你和林九元有什麼密切關係,所以才禮讓你三分!”
韓世能:“.”
真的如此?為什麼沒有人對自己說過?
“啪”的一聲,周應秋將一本書冊扔在桌上,繼續說:
“既然你沾了林九元的光,就不要推脫該擔負的責任!這本《林九元訓話摘抄》,你想用也得用,不想用也得用!
林九元說過,不換思想就換人!信不信我周應秋公開與你切割後,第一個收拾你的就是趙首輔?”
董其昌依然好言好語的勸道:“韓前輩!你也不想什麼都沒做成,就灰溜溜的又回了蘇州吧?”
韓世能默默的收起了《林九元訓話摘抄》,周應秋和董其昌便告辭。
走到外面,周應秋長嘆道:“不知九元君何時回朝,總是靠我們這些人扯虎皮嚇人,也不是長久辦法啊。就算是韜晦,也韜的也有點過了。”
董其昌答話說:“入朝三年,就已經如此專橫;再不韜晦,那要成什麼樣了?”
又等了一會兒,韓世能暫時離開翰林院,前往文淵閣拜訪首輔趙志皋。
翰林內閣本為一體,所以其他大臣一般不去內閣做客,但高階翰林則無此顧忌。
更何況韓世能和趙志皋乃是同年,而且都是同年裡年齡比較大的,故而很有共同語言。
在文淵閣中堂,韓世能將《林九元訓話摘抄》展示給趙首輔看。
又問道:“可以藉此選拔教導庶吉士乎?”
趙志皋答道:“有何不可?”
“可這是不是太過分了?”韓世能質問道。
而後趙首輔很溫和的對老同年說:“如果你實在無法容忍這些,也不必勉強自己。
詹事府詹事還在空缺,你可以遷轉為詹事,一樣可以發光發熱的。”
韓世能:“.”
什麼叫用最溫暖的語氣說最冰冷的話,今天算是體會到了。
打發走了韓世能,趙首輔又把其他閣臣召集起來開會。
如今朱賡已經從浙江抵達京師,內閣閣臣已經全部就位,有些事情也不好再拖下去了。
“你們三人至今未加殿閣號,我欲向聖上奏請,但不知誰該在前。”趙志皋說。
剛開始在文淵閣上班的朱賡卻道:“其實比起我等的殿閣號,朝廷中還有更要緊的人事吧?
我路過蘇州時,林九元也問起過,禮部尚書至今仍在空缺,卻是為何?”
張位和李春:“.”
一開口就是林九元,如果不是抬頭看了眼,還以為這是趙首輔在說話!
趙志皋對朱賡解釋說:“關於禮部尚書之任職,先前我奏請直接欽點,但皇上又下旨說讓吏部推舉。”
禮部尚書雖然是六部尚書,但屬性與翰林、大學士這種詞臣有點接近,法理上可以由皇帝直接欽點,也可以經由廷推。
而後趙志皋繼續說:“但吏部的王天官私下裡以揭帖關白內閣,說如今高位詞臣各有所用,吏部難以推出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