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院中一片寂靜,生怕吵到了發呆的趙巡撫。
忽然又有標營中軍官上堂稟報道:“門外有人拜年。”
趙巡撫漸漸醒過神來,蘇州城裡是誰如此友善,這樣時候還來拜年?
中軍官答道:“蘇杭織造太監孫隆,還帶著幾箱銀子,說是稅銀。”
“滾!讓他滾!”趙巡撫破防了。
原本他還想在城中挑事,然後“矛盾上移”但現在這個念頭也熄滅了。
內閣裡都沒有自己人了,還要挑事就是自殺。
唯一能做的就是,命令標營官軍在察院嚴防死守,就這樣繼續熬下去。
只要無事發生,他可以把自己在察院一直關到任期結束。
不得不說,趙巡撫這種心態,就像是把頭埋進土裡的鴕鳥。
過了正月,逐漸恢復正常運轉的朝廷下發詔令到蘇州察院,嚴令應天巡撫趙參魯前往松江府平定抗稅風潮,限期一個月。
同時因為今年運力緊張,從巡撫標營調撥五百官軍,押運皇宮所用白糧北上。
大明的統治體系還沒有崩盤,巡撫對詔令抗命不從,下場只能撤職然後治罪。
趙巡撫只能率領剩餘的幾百親兵,沿著吳淞江東進,前往松江府。
蘇州與松江府的距離實在太近了,雖然趙巡撫一路磨磨蹭蹭行駛緩慢,但兩天後還是進入了松江府境內。
如今經過兩年的開放建設,為了對接即將到來的海貿時代,吳淞江尤其是新疏通的下游新建了幾處河港。
離蘇州和松江府交界處不遠的青龍港就是其中之一,也是比較繁華的一處。
趙巡撫船隊抵達青龍港後,就難以再繼續前進。
因為河面上有數十隻船連線起來,完全封鎖了河道。
而陸地的道路也被人堆上木石,形成臨時堡壘,徹底堵住了趙巡撫進入松江府腹地的前路。
看了看自己手下僅剩的幾百親兵,趙巡撫下令調頭,撤回蘇州。
但是來時的路上,在崑山縣邊界,無論水道和陸路,一樣被憤怒的亂民嚴密封鎖。
於是巡撫一行數百人,被困在兩府交界處幾里地內,進退兩難。
被困了數日後,巡撫跳河自盡,但被救了上來,自此重病不起,上疏辭官不出。
蘇州人民表示情緒十分穩定,這種戲碼又不是沒見過,與以前沒什麼不同。
正在巡視拙政園的林泰來聞訊後,有點擔憂的問道:“巡撫在哪跳的?”
左護法張文答道:“巡撫跳河地點據報在松江府境內。”
林泰來鬆了口氣,慶幸的說:“不是在蘇州境內就好,那我就放心了,不然我有嘴也說不清。”
然後又指示說:“將我們蘇州最好的醫生派過去,不能寒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