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泰來忽然想起什麼,轉頭就吩咐說:“讓高長江代表林府,立刻去給韓老前輩送程儀!五百兩!”
若韓世能當了庶吉士教習,在這屆庶吉士的去留分配上,就具備了一定話語權,五百兩銀子並不貴。
其實對兒子們的教育問題,林泰來更想帶在身邊言傳身教,多灌輸點“先進思想”。
但是這兩年都是東跑西奔南征北戰的,孩子又太小,實在不適合跟隨自己,所以只能過幾年再說。
至於現在,林泰來覺得隨便找個老師教教基礎學識就行了。
所以林泰來就嘗試著對王十五說:“這哥倆不妨先由夫人親自教導識字,等過上幾年,便送到橫塘學院去,進行更全面教育.”
“不行!”“不行!”“不行!”王十五、範娘子、黃五娘不約而同的說。
林泰來:“.”
夫妻之間的教育理念相差這麼多嗎?
王十五好像比範娘子和黃五娘兩個親媽更氣憤,對林泰來指責說:
“兩位哥兒都是夫君你的骨血,怎能因為嫡庶之分而厚此薄彼?
不延請名師傳道授業也就罷了,怎能扔到橫塘學院,與那些底下人廝混,學那些旁門左道去?”
還有一層意思,王十五沒有明說。
如果把兩個庶子送到橫塘學院去放養,那她這個嫡母在別人眼裡,豈不成了心胸狹窄、不能容人的主母?
林泰來深深的嘆口氣,即便自己搞了這麼多新興產業,即便自己開辦了橫塘學院,但自家人還是崇尚傳統教育方式,還是認為先學四書五經是正道。
人心觀念的轉變,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不是自己折騰幾年時間就能扭轉的。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任重而道遠。
這時候林老太公有意岔開話題,又對林泰來說:“如今易哥兒也成人了,不知幹什麼好,你這當叔父的也要上心!”
老太公嘴裡的易哥兒,就是林老大的兒子林易,也是老太公的大孫子。
正所謂老兒子大孫子,如今老兒子林泰來已經獨立了,大孫子就成了老太公心頭寶。
今年林易正好十六歲,按照這時候的習俗算是成人了。
此時林易正站在老太公的背後,一晃也是個大小夥子了。當初林泰來剛穿越過來那時候,這大侄子才十來歲。
林泰來笑道:“有大哥在,我操哪門子心?”
同樣在座的林老大趕緊說:“這畜生頑劣不堪,三天兩頭的頂撞我!讀書讀不成,做工也做不得,反正我管教不了,阿四你搭把手!”
林易朝著家裡最強勢的小叔父嬉皮笑臉,十分討好,表面看不出什麼頑劣。
林泰來瞥了眼大侄子,對大哥說:“也不知道你這些年都學了什麼本事,連自家兒子都管不了?”
林老大很絲滑的回應說:“你行你上?”
林泰來嘆口氣,指著仍在嬉皮笑臉的大侄子,對大哥說:
“他歲數到了,給他說個渾家!正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還不是任由你拿捏?”
林老大迷惑不解,這怎麼拿捏?給血氣方剛的少年娶個老婆,根本毫無威脅好吧?
林泰來又強調說:“常言道娶妻娶賢,容貌美醜並不重要,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