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被文臣抓住了這個把柄,他林泰來立刻就是千夫所指。
在歷史上,王錫爵當首輔時,就是三王並封問題上沒玩好,直接暴雷倒臺了。
臥槽!陳矩的眼神莫名的閃了閃,你林泰來可真踏馬的敢說,難怪你不願意留下紙面文字!
問到這裡,陳矩也就撤退了,已經沒法再往下問了。
這時候已經天黑,宮門落鎖,陳太監也回不了宮裡復旨,只能在外宅住宿。
等到次日大清早,陳太監急忙入宮,然後又在翊坤宮庭院裡等到了中午,才得以面聖。
萬曆皇帝有點不滿的責備說:“昨日午後就下旨,然而你到現在才來回話,真是懈怠了。”
陳矩差點直接吐出一口老血,真不想背這個毫無意義的鍋,有點冒失的辯解說:
“臣昨日迅速出宮辦差,只是林泰來兼職太多,臣在各衙門尋找林泰來,耗費時間甚巨,實屬無奈。”
萬曆皇帝問道:“林泰來的可有回奏?”
陳矩答道:“林泰來以口述奏答,託臣轉奏。”
隨後將林泰來的話,原原本本的轉述了一遍。
萬曆皇帝又問道:“他為何只託你轉述,沒有密疏來?”
陳太監答道:“他說密疏奏事乃是閣臣特權,外臣不敢擅用。”
萬曆皇帝聽完後啞然失笑,“此人竟然不上當!”
看密札寫密疏,這是閣臣所屬的“榮耀”,林泰來竟然能剋制住這份虛榮。
不然的話,手裡就能多一個林泰來的把柄了。
近期有很多奏疏都被皇帝拖著,遲遲沒有批示下發,但對於何倬、錢一本彈劾林泰來的奏疏,皇帝的反饋卻極為迅速。
兩天後就有御批下部,“寧夏討逆監軍林泰來行為狂妄,多有違法亂禁、擾鬧各衙之事,致使官民沸騰,今以功抵罪,削除封爵之賞。
另以陝西行太僕寺少卿升為太常寺少卿,以酬先登平叛之功,其餘官職不變。”
看到這份御批後,很多人緊繃的神經終於得到了鬆弛。
用幾百年後常見的一句話形容就是,靴子終於落地了。
其實對某些人來說,靴子落地帶來的不一定是好訊息。但起碼局面趨向明朗化,不至於讓人矇眼狂奔,那感覺也太窒息了。
要知道,在當前的朝堂上,林泰來的封賞問題被視為最重要的風向標,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也不為過,對其他很多事務都有連鎖效應。
從御批可以看出,林泰來的核心職務,也就是“翰林加三部郎中”並沒有變動,各項實權仍在手裡。
說明皇帝並沒有把林泰來掛起來的意思,還想繼續用林泰來,這就讓很多人失望了。
至於從行太僕寺少卿升為太常寺少卿,只是象徵性的品級提升,表示從四品升到了正四品。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太常寺少卿只是一個掛名的虛銜,表示享受正四品待遇而已。
若是先登功臣一點封賞都沒有,那也實在說不過去。
明眼人已經看出來,林泰來被“罰”沒了爵位,那麼被林泰來彈劾的人,只怕也要倒黴了,不然就無法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