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輔申時行看著其他三位大學士,開口道:“關於寧夏之徵的封賞,已經刻不容緩,必須要儘快議定,早日落實。”
三閣老王家屏不滿的說:“是應該早日將封賞落實了,以賞賜酬功!
不然有些人天天仗著七戰七捷、登城破敵的的功勞,在外面胡作非為!”
四閣老趙志皋當即辯解說:“那畢竟是浴血沙場、為國殺敵的功臣,大戰之後需要緩解心情,略微出格點情有可原,王山陰何必過於苛責?”
王三反駁道:“憑仗功勞,到處耀武揚威,肆意使用暴力,這叫略微出格?”
趙四也針鋒相對的說:“確實不是什麼大事,王山陰你實在太小題大作了。
若刻意因為一點小問題,就全面否定一個功臣,那誰還願意奮勇立功?”
王三忍不住冷笑道:“在都察院和吏部這樣的地方公然打人,派家丁在翰林院擅設門禁,你認為這是小事?”
趙四表情茫然,“我沒聽說過他做了這些事。”
王三譏諷說:“這樣響亮的事情,你卻假裝沒聽說過,與掩耳盜鈴何異?
內閣不是裝瘋賣傻、胡攪蠻纏的地方。”
趙四很嚴肅的,斬釘截鐵的說:“我敢擔保,在都察院和吏部打人這類事情,達雲絕對沒做過!”
王三愕然,“達雲?”
趙四有點奇怪的反問:“你剛才說的某些七戰七捷、登城破敵的功臣,難道不是甘肅鎮參將達雲?”
臥槽!次輔王錫爵本來正一邊喝茶一邊看戲,聽到這裡,忍不住一口茶水噴出來。
原來七戰七捷的功臣不只是林泰來一個人,還有一直跟隨林泰來左右的達雲!
就連風險很大的登城,達雲也是緊跟在林泰來後面第二個登城的。
砰!王三氣得猛然拍案,正要說什麼。
卻又見首輔申時行喝道:“諸位不要再戲鬧了!議論封賞正事要緊,先說將官!”
如果圍繞林泰來討論,只怕一上午也吵不完,乾脆就先易後難。
參戰將官的封賞很容易定下來,原先是副總兵的升為總兵,原先是總兵的加品級。
比如麻貴終於升回了心心念唸的總兵,而本來就是總兵級的李如松,職官則從從一品都督同知升為正一品左都督。
在武官的職位上,李如松算是升到頭了。
再加上一個鎮守遼東二十年的父親李成梁、在薊鎮擔當副總兵的弟弟李如柏,難怪有人議論李家兵權太盛,而且還環繞京師,潛在危險係數很大。
申首輔搖搖頭,肯定馬上就會有人彈劾李成梁,但這次真不能繼續包庇了,也是為了李成梁好。
說完將官的事情,一直憋著話的王三迅速提議說:
“吏部驗封司上疏進言,以林泰來之功,可以加恩封爵。
爵號擬定為寧夏伯或者朔方伯,對此我深以為然。”
王三家屏把這個提議丟擲來後,申大、王二、趙四卻都陷入了沉默,久久沒有吭聲。
林泰來到目前為止,無論公開還是私下裡,都沒有對封爵明確表過態。
所以無論親近林泰來的申大、趙四,還是大聰明王二,都揣測不透林泰來的心思,所以不知道應該如何表態。
正常情況下,封了爵就是武官勳貴那邊的人了。
在文官這邊即便不是前途徹底斷絕,起碼也是難有寸進了。
在朝會上站班,也只能站在西班,與東班文臣相對——如果以後還有朝會的話。
而且有很多重要朝議,根本不會請勳貴過來參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