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鄭總督產生了把林泰來禮送出境的心思。
因為鄭總督終於發現,任性胡來、不聽排程、身份還清貴的林泰來,可能才是他的轄境內最大不穩定因素。
不說別的,如果林泰來再有什麼不滿,又找點亂兵把自己綁了,自己是不是又得讓步?
回到營房中,得到犒賞的官軍都很興高采烈。
達雲也不例外,又有誰會嫌棄錢多?
再說這輩子第一次搞兵變還成功了,達雲很有點興奮勁。
不過林泰來仍然古井無波,十分淡定。
達雲好奇的問道:“好歹也是成功了,林參贊為何如此淡然?”
林泰來打了個呵欠後,答道:“這是我組織的第四次兵變了,算上民變更不知多少次,早就沒有興奮感覺了。
你們等著發錢吧,我要去補覺了。”
達雲:“.”
忽然有點羞愧。身為武官,兵變經驗居然還不如一個翰林。
可是這翰林的兵變經驗也過於豐富了吧?
林泰來忽然又說:“東樓啊,你又多跟了我幾天,也是共同組織過兵變的交情。
看在這個緣份上,我再送你一場富貴好了!”
達雲十分心動,完全不想拒絕。
林泰來指點說:“從現在開始,你就抓緊研究寧夏鎮的山川地理、軍情民情吧!
等到寧夏用兵時,我向朝廷舉薦你。
調你去寧夏參戰後,保伱升一個副總兵。”
達雲完全沒有思考,一口答應下來。
經過兩場大捷和一場成功兵變,達東樓對林參贊已經有點盲信了。
於是林泰來也放下心來,安安穩穩的去睡覺了。
兵變和犒賞都已經是過去式,需要用新的利益來誘惑達雲。
這樣才能保證達雲和他手下五百兵馬繼續和自己齊心協力。
在兵兇戰危的邊鎮前線,如果手底下如果沒有一支可靠武力,睡覺都睡不安穩。
再說自己這兩場兩場大捷,可能會奪了達雲原本的氣運,給點補償也應該。
在行轅裡,鄭總督算了算賬,達雲營的犒賞,再加上西寧衛、甘肅鎮參戰官軍的第一筆犒賞,總共約摸要一萬八千兩。
這筆鉅額支出完全不在計劃裡,鄭總督又不想動用應付緊急狀況的壓庫銀。
所以只能採用拆東牆補西牆的法子,從別處挪用了。
比如原定發放給哱拜父子寧夏兵的一萬兩撫賞銀,削減到了三千兩。
這個削減,就讓哱拜感覺非常難受了。
從一萬兩減少到三千兩,能落在自己手裡的油水差別可就大了!
他主動請願馳援甘肅,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多要點撫賞和錢糧。
何況他帶來的三千兵馬,裡面很大一部分都是他的家丁私兵。
本意是帶著家丁私兵,到甘肅遊行一圈,從朝廷手裡賺上一大筆撫賞銀當外快,何樂而不為?
如果撫賞銀只有三千兩,分到家丁私兵手裡的也就是個路費錢,豈不就相當於自帶乾糧、自掏腰包?
怎麼可以像大傻子林泰來那樣,帶著家丁為朝廷打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