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這個時候,在場所有人對事態徹底明晰,也徹底明白林泰來的意圖了。
剛才這半天,從林泰來論罪扯到王三,從王三扯到災異定性,從災異定性又扯到林泰來論罪。
看似東拉西扯一大圈,最終又回到了原點,其實就是一個“輿論洗腦”過程。
簡單總結就是:先讓大家承認林泰來言論正確,然後為了政治正確就必須要保林泰來。
而為了保林泰來,就要製造出輿情,把災異和林泰來關聯。
因為只要災異和林泰來關聯,皇帝為了“消災”肯定會迫不及待的赦免林泰來。
不然的話,皇帝就不得不繼續“罪己”和“修德”了。
在這個製造公論的過程中,二王閣老都被拿出來當了個墊背。
六科權責重大,對外監督聖旨的執行,對內可以把被認為不合理的聖旨封還,稱之封駁。
之所以這次禮科是主力,就因為皇帝下旨議罪林泰來,禮科擁有一定“抗旨”資格。
現在連禮科都給事中李獻可、給事中鍾羽正都不說話了,那別人也就更沒話說。
陳太監又問了一次:“公論就是這樣?如果沒有別的議論,我就如此回奏了。”
林泰來又又又跳了出來:“我還有話要進奏陛下!”
陳太監對今天的結果很滿意了,他相信皇上也會很滿意。
所以陳太監現在只想早點回宮“報喜”,不願意再多生枝節。
如果是別人此時出來想說點什麼,可能就是幾句閒話,但林泰來肯定是沒事找事。
陳太監本不想搭理林泰來,但是又發現,林泰來正堵在了東朝房門口,完全繞不開,除非跳窗戶。
為了秉筆太監的臉面,陳太監沒有選擇跳窗,皺眉道:“時候不早,有話快放!”
林泰來便道:“自從我那老師離開朝廷後,三位閣臣年紀都在五十五歲左右,甚至入閣時年紀更小。
所以內閣實在有點太年輕了,不太正常,不夠老成持重,我大明內閣從來沒有這樣年輕過。
最近事情紛紛擾擾,內閣屢屢停擺,又不能安撫形勢,表現極為不堪,由此可見一斑。
故而我斗膽進言,請選老成之人補充內閣!
最好是六十五歲以上長者,以平衡其他閣臣之年輕。
順便也算是為了應對災異,對內廷做出一些小小的改變。”
眾人:“.”
聽起來太踏馬的有道理了,竟然完全無法反駁。
為什麼你林泰來總能找到如此清奇刁鑽的角度?
而且說這話的人,可是肩負“消災”責任的人。
一邊想著,一邊看向吏部尚書楊巍、吏部左侍郎趙志皋。
所謂的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又具備入閣資格的,就是這倆老頭了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