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了林泰來勸諫皇上修德的王山陰,算不算出現災異示警的源頭?”
李獻可再一次噎住了,他提出“皇帝需要修德”就是為了那災異問題從王家屏身上扯開。
沒想到趙志皋七繞八繞的,繞出一個“王家屏阻止了林泰來勸諫皇上修德”,又把災異和王家屏關聯上。
真不是李獻可口才不如趙志皋,主要是王家屏閣老身上有“原罪”。
所以只要圍繞王家屏爭論,清流勢力這邊的人天然就處於下風!
這時候,聰明人都已經意識到,在技術上只有受害者林泰來本人,才能幫“兇手”王家屏真正開脫了。
眾人剛想到這裡,果然就看到林泰來不負眾望的再次跳了出來。
然後對趙志皋喝道:“伱簡直是胡攪蠻纏、生搬硬套!王山陰閣老怎麼就與災異產生干係了?
我林泰來確實有諫君修德之事,然後遭受懲戒。
但不能因為王山陰閣老阻止了我勸諫皇上修德,就武斷的把王山陰與災異關聯起來!”
在場的老官僚們其實都很有深刻認知,明白官場是一個很魔幻的地方。
但是又都感覺到,今天簡直重新整理了魔幻的下限!
清流勢力全力保林泰來,而林泰來又在全力保王家屏!
即便是再有北虜打到城外,這仇深似海的兩邊也不會如此團結吧?
趙志皋似乎不受影響,毫不退讓的說:
“無論如何辯解,事實就是事實!王山陰難道沒有做下那樣的事情?”
林泰來彷彿氣急敗壞了,大聲辯解道:
“那你剛才說,王山陰因為阻止了我林泰來勸諫皇上修德,而引發災異。
如果按照你這個道理,那還不如說,是因為我林泰來勸諫皇上修德被驅逐引發災異!
比起你七拐八繞的歸罪於王山陰,更省了一層關係!”
能站在這裡的人,即使不敢說是大明最聰明一批人,也能稱得上是比較聰明的一批人。
林泰來的話在這群聰明人腦子裡反覆迴繞了好幾遍,他們才理解了林泰來想表達的意思。
比起“王山陰阻止了林泰來勸諫皇上修德”,“林泰來勸諫皇上修德被驅逐”與災異的邏輯關係更近,起碼省了一個層級。
正常情況下,可能有自吹自擂的嫌疑,但是在“氣急敗壞口不擇言”的語境下,又不那麼突兀了。
眾人還在燒腦解讀的時候,林泰來又朝向王錫爵,直接問道:
“王太倉閣老!我話講完,你贊同,還是反對?”
王錫爵心裡碎碎念,剛才不用時叫“王二閣老”,現在用得著了又開始叫“王太倉閣老”。
但是王錫爵還是毫不猶豫的尊重事實說:“我贊同。”
道理也很簡單,如果王家屏被“定罪”,那他王錫爵又如何自處?
畢竟剛才林泰來就提醒過,王家屏幹過的事情,他王錫爵也都幹了,所以保王家屏就是保自己。
沒有申首輔,王二閣老就是地位最高的的文官,所以他的表態份量很重。
聽到王錫爵的答案後,林泰來就自我吹噓說:“我就說,比起王山陰閣老,我林泰來跟災異更近,王太倉閣老也同意我的看法!”
而後又迅速的看向李獻可,同樣問道:“李拾遺以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