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林泰來這本奏疏的內容,又對上了皇帝的腦電波。
雖然奏疏在明面上,沒有一個字提到國本之爭,沒有一個字談到皇帝經常被批發諫章的現象,卻成功引發了皇帝的共情。
因為在皇帝心裡,所產生的主觀聯想大概是:林泰來認為,之所以有那麼多人前仆後繼的進諫,還是因為這些人太閒、精力太充沛,所以要用考成法讓人都忙起來。
沒想到這麼點“為君分憂”的思路,就讓林泰來遭受了大量攻訐,對此皇帝真是感同身受。
故而陳矩又一次直觀感受到,林泰來那出色的引導皇帝思維的能力,便詢問:“如何批下去?”
萬曆皇帝諭示道:“連帶前本奏疏,一併準了!”
來打擾皇帝,當然不是隻有一件事,陳矩又將另外幾件重要事務一一奏報過,萬曆皇帝都做了具體指示。
司禮監太監和皇帝之間的日常政務溝通,大致就是這樣的。
在歷史上的天啟年間,傳說九千歲魏忠賢當權時,經常趁著皇帝做木工時去奏事,每每正在興頭上的皇帝都不耐煩的說“你看著辦就行”。
萬曆皇帝雖然也懶,但比天啟孫子強點,至少在重要事務上還能親自聽彙報做指示。
陳矩得了諭旨,又來到內閣進行傳達,讓大學士們根據皇帝意見草詔走流程。
當申首輔聽到說,皇帝準了林泰來那本《官吏考核辦法改革疏》,心裡也是吃了一驚。
新官上任三把火,在首輔眼裡就像是為刷存在感鬧著玩一樣的奏請,居然真搞成了。
申首輔又確認說:“皇上看了林泰來的《自辯疏》後,就準了之前那本《改革疏》?”
陳矩點了點頭,情況就是這樣。
申首輔便意味深長的看了眼陳矩,“是你在御前幫著說話了吧?”
陳太監:“???”
他和林泰來又沒有交情,幫著林泰來說什麼話?有毛病嗎?
“我懂,我懂,不說了!”申首輔又及時撤回了話題。
你陳太監還在這裝呢,林泰來早就洩過底了,說跟你私底下有勾結。
內閣草詔,然後用印,再發六科裡的吏科稽核留檔,最後下發至吏部考功司。
收到風的各衙門官員無語,先前林泰來上《改革疏》時,皇帝態度似乎比較中立,下發讓朝臣議論。
怎麼林泰來被攻訐了幾十次後,皇帝反而就批准了?
對此林泰來只能說,時代變了!
六年前清算張居正時,皇帝需要的是寬縱,而現在皇帝只覺得朝臣太吵鬧。
聖旨到了考功司,林泰來立刻召集了員外郎俞沾、主事趙南星、主事蔣時馨三人。
“今天開個小會,傳達和學習一下最新旨意。”林泰來說,“關於改革考核辦法的奏請,已經被皇上批准了。”
其他三人面面相覷,同樣感到不可思議,與此同時,心情還有點複雜。
陣營仇敵林泰來把事情做成了,固然讓人有點不爽。
可是考功司權力擴大了,他們似乎也能受益.林泰來這王八蛋的便宜,不佔白不佔!
坐在上首的林泰來心裡暗暗冷笑,你們三個想什麼美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