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用汲沒好氣的回應道:“伱們兩人提了四個人選,而老夫一個都沒提,又怎麼說?”
這就是大多數普通侍郎的現狀,在部內事務的話語權不如強勢郎中。
林泰來又建議道:“還有個左都御史吳時來,聽說是首輔的人。
少冢宰你不如象徵性提名一下吳時來,算是給首輔一點面子,免得首輔對我們吏部班子不悅。”
王用汲:“.”
那為什麼你不去給首輔這個面子?還是你認為,你沒必要給首輔這個面子?
陳有年又否定說:“王世貞近些年任官毫無業績,何以服眾?”
王老混子是怎麼當官的,你林泰來心裡沒數嗎?
林泰來譏諷道:“陸光祖在刑部,宋纁在工部,這種業績對於做吏部尚書又有什麼用?
如果只看選拔官吏方面的業績,那就該你陳有年當吏部尚書!誰能有你在這方面的業績多?”
王用汲阻止了雙方互相爭吵,決定說:“關於天官的提名,就這些人,足夠用了。”
陳有年冷哼一聲,也就沒再說什麼,畢竟在形勢上還是大優。
他提名的三個人陸光祖、宋纁、孫丕揚,那都是正經的老資格高官,業績、風評、資歷無可挑剔。
再看看另兩個人王世貞和吳時來,都什麼玩意?
一個是官場老混子,另一個近年來因為阿附首輔,口碑風評極差,拿什麼和陸、宋、孫三人相比?
不選陸、宋、孫,而去選王老混子,除非滿朝大臣和皇帝全都眼瞎!
今天只是擬定初選名單,後面還有大臣廷推。
候選人三比二或者三比一,優勢在我!
此刻林泰來心裡也發動了“以史為鑑”技能,把歷史上的情況回想了一遍。
未來這幾年大混亂期,首輔像走馬燈一樣的換人,禮部尚書也頻繁換人,而吏部尚書同樣是!
原天官楊巍辭職後,三四年內先後有宋纁、陸光祖、孫鑨、陳有年、孫丕揚五人當吏部尚書。
也就是說,陳有年提名的這三個人和陳有年本人,在歷史上全部都是吏部尚書。
在這段混亂期,清流勢力的部院正堂裡,唯一在今天沒被提起的就是李世達。
歷史上的前東林黨時代,清流勢力官位巔峰期就是李世達當左都御史、孫鑨為吏部尚書,趙南星為文選司郎中,顧憲成為考功司郎中。
不是陳有年不想提名李世達,而是在本時空,李世達三年前被廢掉了。
當時清流勢力圍剿首輔,時任南京吏部尚書的李世達以欽差身份到蘇州抄首輔老窩,與土霸王林大官人剛正面。
結果鬧得民變紛起,知府、巡撫先後被自殺,欽差李世達嚴重失職被罷官。
這樣的角色,當然不可能被提名為吏部尚書。
想到這裡時,林泰來忽然意識到陳有年的運營思路是什麼了!
如果刑部尚書陸光祖或者工部尚書宋纁遷為吏部尚書,那麼刑部或者工部的位置豈不就騰出來了?
那麼在家反省了三年的李世達,在官場意義上算是“贖罪”完畢,就有機會被舉薦並重新起復為尚書。
這樣的話,六部裡清流勢力就佔據了一半的尚書位置!
無論如何,絕對不允許出現這種局面!
本來林泰來提名王老盟主這官場老混子,帶了幾分找樂子的意思,用來噁心清流勢力的搗亂意義大於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