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你寫的‘德勤績能廉’條例,可曾完畢?”
俞沾抽出幾份紙稿,遞了過來。
林泰來收下後,又來到右廳,對主事趙南星喝問道:
“讓你代表本司上疏奏請恢復考成法,你上了沒有?”
趙南星抬起頭,昂然道:“沒有!不受亂命!”
林泰來質問道:“亂命?這麼說,你反對我的意見?”
趙南星猶豫了片刻,別無選擇的說:“你仗勢亂為,我當然反對。”
林泰來正要說什麼,忽然有個僕役過來喊,“右堂請林老爺過去!”
所謂右堂,在部裡就是右侍郎的代稱了。
林泰來便暫時放過趙南星,轉身就去拜會吏部右侍郎王用汲。
王用汲精神頭不大好,“我準備召起部議,擬定吏部尚書和左侍郎的推舉名單。”
部議就是部務會議的意思,很多大員的候選人名單都是先由吏部內部醞釀出來。
吏部尚書的選舉方式,基本等同於閣老。
可以由天子直接欽點,象徵銓政真正屬於天子,而吏部只是代持。
也可以先由吏部和大臣廷推出名單,然後天子點人。
吏部左侍郎則由吏部擬出名單,然後經過廷推並上奏結果即可。
當然,表面程式大體上如此。但在實際操縱中,私底下的合縱連橫才是決定性因素。
比如在表面上,內閣為了避嫌,完全不參廷推。
但私底下,如果不和內閣先溝通好,廷推的結果到了內閣,不滿意的閣老會怎麼處理?
當然廷推都是後面的事情,現在才是吏部內部醞釀名單的階段。
聽到王用汲說召起部議,林泰來稍加思索後,回應道:“我不能參加。”
王用汲疑惑的說:“為什麼?”
林泰來答道:“因為我還沒正式上任,沒資格參加部議。”
王用汲:“.”
朝廷批示下來了,憑照牌冊也發給你了,你也沒事就來吏部轉悠!
結果你現在說,你還沒到任?
林泰來解釋說:“本來就沒到任,我還沒正式報道,也沒去司務廳辦內部手續。”
正常的部議是尚書、左右侍郎、文選司、考功司坐在一起,共同商議。
缺一兩個人也無所謂,離了誰都能轉。
但尚書缺了,左侍郎缺了,考功司也缺了,文選司還在家裝病,那部務會議還開個屁啊!
王用汲忍不住怒斥道:“你們這些混賬!就是不想看到新尚書、左侍郎上任!
你和文選司的陳有年,又有什麼區別?”
沒尚書沒左侍郎,這些郎中就可以關起門來稱大王了!
林泰來連忙撇清:“我是為了深化改革減少掣肘,而陳有年是為了權力私慾!怎能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