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走了長安右門外,又望見一大群官員圍著新出現的揭帖看,這才引起了汪應蛟的興趣。
能被一群官員集中圍觀、而且久久不散的新揭帖,必定是響應時事、內容勁爆。
於是汪應蛟也擠進人群,向著牆上望去。
只見揭帖上標題寫道:“炮打欺世盜名官員之帖!”
正文則是:“予內臣劉某,賤名不足掛齒,職責守把西直門也。
當值之時,眼見甚多官員於本該公務之日,自西直門出城,至高梁河、海甸,放縱春遊踏青。
近兩年三四月間,目睹並尚能記起之公務日春遊官員者,計有王三餘、趙南星、王汝訓、萬國欽等十三人。
不由心生憤懣,如此文恬武嬉,於國家如何?
又聽聞這等嬉遊之輩近日常有言論,一曰國本,二曰彈劾大臣誤國,豈不滑稽荒誕、自欺欺人哉?
予雖殘廢之身,尚知恪盡職守、不敢擅離公位,誰知讀聖賢書之臣,欺世盜名,反不如殘廢?
予坐於西直門,不忍直視亂象,發帖警醒世人而已!”
稍微有點政治嗅覺的官員乍然看到這張揭帖,頓時就心生“臥槽”!
故而很多官員聚在這裡,就是因為揭帖內容很有解讀價值,大家要互相交流心得,以便於更深刻的理解這份揭帖。
明面上,這一張某內監大罵文臣“違規旅遊”的揭帖,而且罵的非常刺耳,還點名了十三個人。
主題也明顯——像這十三名上班時間出去旅遊的官員,連我這種殘廢公公都不如,本身就是誤國之輩,又有什麼資格裝模作樣的彈劾別人誤國?
但細究之下,又能發現揭帖裡面頗多微妙之處。
這時代確實有三月踏青春遊的習俗,而京城地方習俗中的春遊地點就是西直門外,從官場到民間都這樣。
可以說,不知道有幾千幾百大小官吏都出過西直門去踏青,而且都是公務時間違規旅遊!
可是為什麼發揭帖的劉公公腦子裡,偏偏只能記住這十三個人?這是偶然還是必然?
所以揭帖的第一個看點就是:這十三個人之間,一定有什麼內在關係。
第二個看點就是,素來名聲不彰、默默無聞的西直門劉公公為何忽然就這麼勇了?
一個三流太監居然敢公然插手文官輿論戰,西直門最近有什麼異常變故?
翰林院編修方從哲在上班路上看到了揭帖,連忙掉頭轉向王錫爵閣老的府邸。
“老師果然妙算,林九元出手了!”方從哲將這個好訊息告知王錫爵。
先前王錫爵忽然遭受了一波強大彈劾後,他沒有再去找申時行,而是讓親信門生方從哲去找申用懋。
方從哲和申用懋都是萬曆十一年進士,有一定同年之誼。
王錫爵小聰明線上的時候,能看得很清楚。
目前找申首輔就只能是申首輔,找林泰來就只能是林泰來。
而找申用懋,則可能兼顧林泰來和申首輔,如果林泰來都搞不定,厚道的申用懋肯定會求申首輔出手補救。
方從哲不能不服,“那林九元果然思路清奇,是總能找到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