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泰來又補充了一句:“昨日的王三餘、錢一本也一樣。”
這個情況很讓殿中其他人感到意外,何御史明顯是為了避免同列的幾個言官被一網打盡,主動犧牲自己了!
在林泰來的羅織罪名攻勢下,如果都不肯“擔起責任”,那全部都是欺君之罪了。
王司徒一開始沒有什麼反應,他在朝廷主打一個業務型官僚形象,對其他事務很少插嘴。
本來到昨天為止,大部分人都覺得雒於仁奏疏裡面暗點林泰來,屬於沒事找事。
在人物關係上,雒於仁是加害人,而林泰來是受害人。
但神奇之處在於,林泰來作為被害人,今天又一次讓大家同情加害人.
負責收呈奏疏的崗位,要和所有衙署都打交道,曝光度很高。
讓被鑑定為摹仿金瓶梅寫奏疏的雒於仁去這個人來人往、曝光度很高的崗位,工作內容還是收發奏疏,其難堪可想而知。
常言道,俗人誅身,聖人誅心。這林泰來也不是聖人,為什麼如此熱愛誅心?
看完了樂子,萬曆皇帝就讓太監宣佈“無事散朝”了。
按正常程式,應該是皇帝先退出,然後其他大臣再散去。
但萬曆皇帝身形胖壯,腿腳也不好,走路形象不佳,故而不願意在大臣面前先走。
所以就讓大臣們先退出去,等人都走了,皇帝再起身。
不過今天在大臣們走到殿外的時候,忽然有個太監匆匆出來,傳旨道:“皇上口諭,林泰來和申先生先留下!”
申時行爆發出了首輔氣勢,質問道:“為何林泰來的名字在我之前?”
傳旨太監:“.”
糟糕!出現重大工作失誤了!剛才腦子不知道想什麼。順口就把林泰來的名字先念出來了!
其他大臣聽到後,又是鄙視又是羨慕。
鄙視的是,這幫留下的人又要沒節操的逢迎皇帝了!
在公開場合面對皇帝,為了文人臉面肯定會有所節制,但私底下密談時,那可就不好說了!
羨慕的是,為什麼留下的不是自己?
申時行和林泰來重新站在殿外,等候召見。
趁著等待的間隙,申時行對林泰來問道:“這是伱第一次在私底下面聖吧?此時有何感想?”
林泰來很有哲理的答道:“我會將每一次面聖,都當成是最後一次見面。”
申時行嚇得睜大了老眼,你林泰來為何總是能聳人聽聞?你到底是在咒自己,還是咒皇帝?
林泰來也不好解釋,就跳到玄學說:“再過一兩年,老前輩你就明白了。”
他心裡想的是,就萬曆皇帝這德行,說不定從哪天開始,就三十年不見大臣了。
所以每次見到皇帝,都要做好心理準備,當成是最後一次見面。
此後又有太監過來,宣二人上殿。
可是二人剛走進殿內,就聽到從殿宇深處飄來一句話:“東廠需要他這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