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宣府邊情似乎還是風平浪靜,但在風平浪靜之下又似乎暗流湧動,似乎每個人都想發生點什麼事情。
在京師朝堂裡,為了林泰來擅殺北虜酋長的事情,發生了激烈的爭吵。
一方主將是禮部主客司郎中陳泰來,另一方主將則是資深九年大圓滿御史王象蒙。
按道理說,王象蒙不應該跳出來的,畢竟他和林泰來有親戚關係。
如果跳出來幫親戚說話,很容易被人指摘徇私,在輿論上先天處於弱勢。
而且如果最後林泰來被判有罪,那王象蒙就等於是坐實了“徇私”,連自己都保不住。
所以說在政治上,直接跳出來幫親戚辯解,那就真相當於賭上政治生涯的背水一戰,已經沒有任何退路可言。
但王象蒙這次還是義無反顧的跳了出來,火力甚至還十分兇猛,似乎是想表達某種決心。
在王九年大圓滿御史的“決死”反擊下,氣氛立刻被挑動起來,你死我活的尖銳對立情緒已然形成。
其實在很多事不關己的朝臣眼裡,殺個外族酋長本來不算什麼大事,就算處罰也是“罰酒三杯”。
結果經過王象蒙這樣玩命吵鬧,搞成了不死不休的極端局面,小事也成了大事。
最重要的是,內閣遲遲沒有表態,也沒有拿出決議,變相縱容了這波流量炒作。
這日王象蒙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了家裡,今天又是大放嘴炮的一天。
在吃完飯的時候,王象蒙忍不住對二大伯王司徒嘆道:“也不知道何時才是個頭啊。”
王司徒說:“聽象乾說,上次林九元發動兵變,雖然兵變成功了,但在朝堂釣魚卻沒有成功,為此不太開心。
這次林九元大概又來釣魚,等於是林九元給我們王家的考驗,我們王家必須要配合好林九元。
無論如何,也不能讓林九元感到,我們王家一點政治默契都沒有。”
王象蒙再次長嘆道:“道理我都懂,我也願意衝上去,但是天天這樣確實挺煎熬的。”
和一群清流勢力言官吵架的滋味,誰吵誰知道。
王司徒的智謀和鬥爭水平雖然不算最頂尖,但基本素質還是有的,不然也坐不上戶部尚書這把金交椅。
他當即點了點頭說:“現在熱度已經炒起來了,再繼續吵下去沒有更多意義,也該推動實際進度了。”
與此同時,參與了這次鬥爭的十來個清流勢力官員,半夜在禮部主客司郎中陳泰來家裡開小會。
“朝堂熱議已經形成,成為焦點事件後,足夠確保林某不可能被輕罰。
但再這樣瞎吵,已經沒有實質用處了,應該立刻進行下一步動作。”
陳泰來這些觀點,和王司徒幾乎一模一樣。
不過在場沒人吭聲,陳泰來只能繼續說:“下一步就該請朝廷派人,前往宣府押解林泰來回京。無論林泰來有罪無罪,先回京受審再說!”
但是在場的人裡,還是沒有人吭聲,好像只有陳泰來陳郎中自說自話。
陳郎中終於按捺不住了,有點生氣的說:“難道你們就沒有人有願意承擔這個差事麼?”
其他人誰都不傻,在朝堂開嘴炮噴噴林某就算了,但要親自去邊鎮“請”林某回京,這危險程度是不是有點過於大了?
不會有人以為,林某是個人畜無害小白兔或者忠義無雙宋公明,看到朝廷命令便自動束手就擒,老老實實的回京聽審吧?
關鍵是,林某不是已經被朝廷定罪的人,很多針對重刑犯的措施不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