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眼觀察完塞外形勢,林欽差便從東、西太平山的山口邊牆退回了張家口堡。
當晚,林欽差接受了張指揮的款待,回到住處時,又和新上任的巡撫王某進行談話。
“小王啊,你覺得當今的和議國策如何?”林欽差問道。
聽到這個問題,王象乾心裡真嚇了一跳!
難道小姑丈內心屬於絕對鷹派,對和議不滿?
還是說年輕人自恃勇武,野心勃勃,為了建功,又想重新挑起邊釁?
念及此處,王象乾連忙說:“當初到宣府之前,我曾經翻閱過近些年關於宣府的文牘。
數年前有位巡按御史計算過,與北虜右翼和議十五年來,大同、宣府兩鎮比起之前十五年,費用節省了一千一百二十八萬銀兩,這就是和議之功效。
此外邊民安定,生齒繁庶,蓄積漸富,皆為和議款市之利也。”
林欽差輕笑幾聲,彷彿是挑刺說:“那和議就沒有弊端麼?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結果在歷史上,另一支蠻夷遼東女直崛起後,衰落的北虜完全遏制不住新蠻族,反而被遼東女直所吞併,最後大明也一起完蛋,這就有點黑色幽默了。
“這個叫來三兀的人選甚好!”林欽差欣喜的拍案叫道,此人一看就是反派人設!
張指揮又道:“還有個傳聞,因為來三兀距離北虜左翼很近,所以曾經混在北虜左翼裡面,參加過對薊遼的攻擊劫掠。”
張指揮則負責籌備款待諸部頭目的宴會,而王巡撫回宣府鎮城,調集人力物力,開始在張家口堡邊牆外搭建臨時營地。
又過數日,便到了林欽差與喀拉慎部約定會晤和款待的日子。
一個右翼部落的頭領既想透過馬市獲利,又參與左翼的劫掠,你不當反派誰當反派?
在林欽差眼裡,張指揮這樣的人就像是老黃牛,工作或許不會有什麼“創意”。
另一個就是這次受冊封的白忽臺,他是老把都的長子長孫,當今領主青把都的大侄子。
你只管將你所知的情報告訴我,其他就不用你管了。”
乃是俺答弟弟老把都的後人,與中部集團關係也最為密切。
聽完介紹後,林欽差默默記住了三個關鍵人物的名字:
年邁的二叔領主青把都,家族長子長孫白忽臺,有大反派之姿的三叔來三兀。
王象乾還真怕膽大妄為的小姑丈又搞出大事來,國策大方向不是開玩笑的。
而白忽臺之所以能獲襲爺爺老把都的都督同知,就是三娘子向朝廷奏請的,大概是為了拉攏白忽臺。”
宣府北邊面對的虜部以喀拉慎部為主,下官所熟悉的,當然就是喀拉慎部。”
敲定了至關重要的反派人選,林欽差心裡大半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而且在和議之後,就有了更多人力物力整修邊牆邊堡。你今日所見的堡、牆,都是和議後新修過的。”
“為何要精確到一百六十二斤?”王巡撫好奇的問道。
林欽差更滿意了,這個反派設定實在太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