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撫是不能把自己隔離在小黑屋裡的,巡撫也有社交,也需要與別人打交道。
但是許守謙許巡撫感覺,自己所見到的每一個人,看向自己的眼神都很異樣。
彷彿在下一刻,別人嘴裡就會蹦出“許收錢”三個字。
主要是許巡撫的底子不行,貪賄的名聲本來就存在,所以“許收錢”這樣一個諧音外號才會瞬間成為全城爆款。
北虜那位女首領三娘子,從張家口堡又返回宣府,繼續為了“賞銀”與許巡撫進行新一輪的討價還價時,也失言說了次“許收錢”。
情況發展到這一步,許巡撫就知道,自己在軟實力的較量中輸了。
軟實力不行,就只能用硬實力硬上了。
關於本地實力派應該如何對付一個外來的、沒有根基的高階官員這個問題,答案請參考前年的蘇州守備兼蘇州城最大鄉賢林泰來。
目前宣府鎮城主要武裝力量有宣府三衛各營、巡撫標營、總兵官標營、副總兵官標營、戶部行司庫丁、監槍太監火器營等等,官軍總數約莫兩萬左右。
各營分屬各官,指揮權各種分散,若無另外命令,每人能直接指揮的基本上只有自己的直屬營兵,很有大明特色。
基本上沒人能煽動兩萬人一起兵變,但只要能發動部分人,即使只有一兩千官軍,在政治上就足夠了。
原本許巡撫是想著,等造勢成功後,發動鬧餉兵變圍攻林泰來時,可以儘量多煽動一些官軍附從。
這樣兵變的效果更自然,而且聲勢也更浩大,吵到朝廷那裡時,也更有理有據。
但如今在輿論戰裡輸了,想要強行發動兵變,就只能純粹依靠個人組織了。
許巡撫估計,自己和親信副總兵官張充實加起來,能組織起來搞兵變的可靠人選,可能就在數百人到千把人左右。
畢竟正印總兵官是總督那一派的李迎恩,想完全不驚動李迎恩發動兵變,也只能到這個地步了。
這裡還有個前提,巡撫和副總兵官的直屬標營,是不合適親自下場的。
師爺作為膀臂幕僚,這時候必須要提出意見的,“我有一個感覺,林泰來自從進入宣府後,彷彿一直在故意挑釁東主,所以東主是否應當謹慎行事?”
許巡撫答道:“明知道對方懷有敵意,對方明擺就是要整治我,那麼謹慎還有意義麼?
現在林泰來還稱得上立足未穩,在城裡孤立無援。但是如果越拖下去,他的處境就越強。
還有,林泰來為了快速離京,身邊只有十來個隨從,其他附屬人員都在後面。
如果等這兩百多人都到了宣府城,豈不就更難辦了?”
見東主做出了決定,師爺也就不勸了,只能盡職盡責的幫著分析起來。
“林泰來白日大部分時間在戶部行司,這地方有銀庫,絕對不適合兵變圍攻的。”
兵變也要講究基本法,如果亂兵只是抓幾個官員,朝廷可能會息事寧人的原諒和招撫;
但如果亂兵毀了糧倉銀庫之類的地方,那基本上就只能等著迎接剿滅了。
師爺又說:“林泰來如果不在戶部行司,那麼就住宿在宣府前衛指揮僉事、遊擊黑曉宅中,這也很麻煩。”
雖然黑曉只是指揮僉事級別,宣府城同級武官有十幾個,但黑曉本人在宣府軍中素來有威望。
如果兵變圍攻黑府,黑曉帶著家丁站出來抵擋,那亂兵未必還有氣勢。
況且武官府邸和本部兵營大都是臨近的,沒準黑曉一聲令下,旁邊兵營裡就出來幾百人幫手。
最後師爺總結說:“由此可見,林泰來戒備心極強,一直在防範意外。
他不是在戶部行司就是在黑府,出入都有庫丁護送,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要的就是讓我們投鼠忌器,不便於動手發動兵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