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支援,都知道皇帝封賞鄭氏和鄭家只是投石問路,為立皇三子為太子鋪路。此乃禮教大事,不能輕易妥協。
萬曆皇帝看向首輔,點名問道:“申先生伱以為如何?”
申時行忽然靈光一閃,答道:“林泰來雖然名為臣家裡門客,其實視若晚輩。
如今林泰來與鄭國泰勢若水火,在鄭家之事上,臣自覺應當避嫌,不便表態。”
這個回答,充滿了糊弄的意思,但首輔如今需要的就是糊弄。
在大明政治遊戲裡,內閣是皇帝和大臣之間的緩衝區。
在這種尖銳的對立下,首輔最怕的就是連個糊弄的理由都沒有。
萬曆皇帝不滿的冷哼一聲,但又沒什麼辦法,首輔沒有直接頂撞就不錯了。
如果真逼著首輔違逆朝臣意願,當眾支援皇帝破壞禮法,那結果肯定就是首輔請求辭職,撂挑子不幹了。
現在萬曆皇帝對申時行還算滿意,不想逼申時行走人。
眼見今天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萬曆皇帝也沒興趣再說什麼,直接起身走人了。
申時行暗暗嘆口氣,今天這關可算過去了。
林泰來曾經說過:“並不是在下的任性,而是為了申相你任性,等申相明白何為仁義的時候,就會回來和在下一起任性的。”
因為當初自己批評林泰來刻意針對鄭國泰,實在太過於任性。
現在申時行總算明白,林泰來那句話是什麼意思了。
簡單說,先和鄭家結了仇,那麼在國本和禮法問題上,就有藉口不支援鄭家了。
比起那些硬邦邦就是反對鄭家的大臣,起碼多了個理由。
所以還要感謝林泰來故意和鄭國泰交惡,送來了一個糊弄皇帝的藉口。
難道林泰來在聽到鄭國泰要參加武試的時候,就算計到了這一步?
皇帝走了,這次朝會也就散了。但是大家都知道,皇帝很可能要在國本問題上出么蛾子了,今天只是個開始。
有人問兵部張大司馬:“武試第一就是林泰來了?”
張大司馬反問道:“難道還能是鄭國泰?”
那人又問道:“如果今科要增加殿試,最終會不會另出一個武狀元?”
張大司馬一語雙關的說:“天知道。”
大臣們三五成群的議論,感覺今天上殿的人都沒落個好,細細想去,最大的受益者都不在文華殿裡。
比如近日被彈劾了十八遍的戶部左侍郎王之垣,今天又是閉門謝客的一天,午後坐在池塘邊柳樹下喝茶。
忽然看到禮部員外郎王之猷從月門一路狂奔的衝了過來,巾帽歪斜也顧不上扶正,毫無儀態可言。
王之垣沒好氣的說:“怎麼了?是錦衣衛來抄家了?還是咱家誰被髮配充軍了?還是林泰來的仇家打上門了?”
“戶部尚書!”王之猷喘著粗氣先喊出了四個字,又補充說:“天子口諭,升你為戶部尚書,以後你就是王司徒了!”
這是山東新城王家第一個做到七卿級別,成為朝廷最核心的那十來個人之一的人。
王之垣愣了下後,下意識的說:“我好像什麼也沒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