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可讓鄭父享受金殿唱名的榮耀,以彰示孝心。”
大臣對此都莫名其妙,不太明白鄭國泰在殿試之前,為何突然出這樣的么蛾子。
只有申時行和王司徒這樣知道鄭國泰替考的人,能猜測的出來其中涵義。
無論真假鄭國泰,只要在殿試上直接出現在皇帝面前,那就是板上釘釘、罪不可赦的欺君之罪。
如果鄭國泰不出現在殿試,沒有直接“冒犯”皇帝,就像普通作弊一樣還有迴旋餘地。
掩耳盜鈴這種事情,在現實生活裡就是一個笑話,但在政治中卻是非常有用的。
聽皇帝說完後,大臣們卻沒表態,都看向禮部尚書沈鯉。
一般情況下,只有首輔有這種待遇。
沈尚書沉吟片刻,只能站出來說:“臣以為,若讓鄭國泰繼續參加殿試,就不得以武科成績授官。”
萬曆皇帝稍稍感到詫異,沈尚書這個角度是他沒想到的。
他原本以為,百官可能會反對殿試章程,也可能反對鄭國泰讓父親代替列席殿試,就是沒想到有人從授官這個角度切入。
萬曆皇帝反問了句:“為何鄭國泰不能以武科授官?”
沈尚書奏答說:“為防外戚干政之禍也!”
萬曆皇帝腦子一時間沒轉過彎來,怎麼就外戚干政了?
沈尚書又解釋說:“按慣例,武科第一名皆聽其自選任職地方,授予實職,此乃國家對第一人的優待。
比如願意在京營的就在京營任職,願意回原籍的就回原籍任職。
設若鄭國泰被取中為狀元,求掌大內禁兵,為宮門守衛,陛下又當如何面對?
若不許,寒了皇親報效之心,壞了優待武狀元的慣例;若准許,又會造成外戚干政之隱患,陛下在宮中能安睡否?”
萬曆皇帝心裡吃了一驚,還能有這種操作?
先前他只是想著,給鄭國泰一個狀元,壯大鄭家的聲勢。
至於以後更具體的安排,還沒有想那麼多,更沒意識到還有鄭國泰守宮門這種任命。
故而萬曆皇帝完全沒有預料到,這幫文官居然想到了自己前面去。
在鄭國泰問題上,這幫文官居然想得更細緻,更深入。
沈尚書還在苦口婆心的勸道:“陛下!列祖列宗之成法,不用外戚直接掌兵,實乃未雨綢繆之計也!
那鄭國泰如果被點為狀元,就是給朝廷一個極大難題,奏請陛下三思。”
萬曆皇帝很不爽的反問道:“難道鄭國泰的武試直接作廢?朝廷的考試豈不成了兒戲!”
沈尚書又答道:“無論何種考試,考生因病不到,皆視為棄考。
而現如今鄭國泰在殿試之前稱病不出,說明他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