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禁回想起了那個不敢比文,卻故意動手,被坐館一招放倒的淒涼中又有點搞笑的身影。
“等進了京城,坐館再去贏他一次,豈不立刻名震京師?”張武最後說。
“噗哧!”忽然從院中西廂房那邊傳來忍俊不禁的笑聲,“伱一個奴僕好大的口氣!”
林大官人抬眼看去,卻見對方是一個五品官。當然,在京城左近這種地方,五品官也實在不算稀罕。
不過林泰來還是問道:“在下蘇州林生,欲往京城投奔申相,敢問閣下何人?”
那官員聞言立刻上前幾步,自我介紹道:“在下江右徐貞明,奉詔往京東開墾水田。”
不光自己的姓名,來自己的差事主動介紹了。
誰不想多一個讓首輔瞭解自己的渠道?
住進驛站都要登記的,林生身份應該做不了假。
而且一個蘇州“林生”居然能蹭官方驛站居住,沒準真就是申首輔安排的。
林大官人心下恍然,原來也是個歷史小名人。
但如今名人見得多了,已經不再能引發林大官人心裡的波瀾了。
這徐貞明的父親是徐九思,官不大但也算個名臣,經常被當成“愛民廉政典型”。
曲藝裡非常經典的《徐九經升官記》裡的主角徐九經,原型就是徐九思。
而徐貞明本人是個實務派官員,算是晚明一個工程水利專家,還試驗過在北方開墾水田。
林泰來聽到對方去辦理在京東開墾水田的差事,心頭一動,故意問道:“北地也能種植水田?”
徐貞明自信滿滿,豪情萬丈的答道:“當然可以!若在北地推廣水田成功,可省江南漕運之半!”
說實話,能在北方大量開墾水田,肯定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但是,並不是所有利國利民的事情就一定能推行下去的。
看著拍著胸脯說出“可省江南漕運之半”的徐貞明,林大官人不知怎得,想起了“五年平遼”這個承諾。
好事是好事,但也要講究方法啊,林泰來嘆口氣,摸著良心勸道:“有些事可做不可說,徐大人共勉!”
徐貞明詫異的說:“這是何意?”
林泰來便又勸道:“比如,可省江南漕運之半這話,不要先說出來,太過於張揚了。”
徐貞明不同意說:“不先有大言明示,又如何能打動人心,讓世人認識到利處?”
林泰來有點無奈,這徐貞明像極了不通人情世故的技術專家。
大明需要這樣的人才,但這樣的人才卻又容易被現實埋沒。
於是再三勸說:“你這話傳出去,只怕會讓北方士紳震動驚恐,然後群起而反對!
他們只會認為,省下的江南漕運之半,會全部加稅給北方!
所以在北方開墾水田雖然是善政,但不要急於求成,也不要大張旗鼓的去說。
畢竟這是利益攸關的大事,而人心又是最複雜的事情。
所以我才會說,有些事情可做不可說,越不引人注意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