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才也興奮的叫道:“顧君高見!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齊備,方能成就一部《春秋》!
天下之大源在於王,而王之大源在於天!
首篇兩字相加即可明義,真乃春秋大旨也!今日耳聞如此妙解,真不虛此行!”
人群響起了一些歡呼聲,顯然是被顧憲林的解經傾倒了。
還有人跟著李三才喊起來:“天下之大源在於王,而王之大源在於天!”
顧憲成十分享受這種歡呼聲,還有那一個個崇拜的眼神。
感覺又回來了,這才是講學的該有的樣子!這趟國子監來對了!
正當顧憲成打算閉上眼,用心去感受增加的聲望時,忽然視野裡出現了一支可惡的掃帚,對著他晃了晃。
掃帚的主人林泰來似笑非笑的說:“顧先生突然興奮什麼?辯經尚未結束,你就突然轉身,莫非你也想逃跑嗎?”
剛才顧憲成強加過來的話,他基本上照搬著還給了顧憲成。
顧憲成指著月臺下的讀書人,答話說:“辯經到底有沒有結束,聽聽公論就知道了。
看看別人的反應,你還有什麼質疑?”
林泰來反問道:“你說的這個春秋大義,我看到王字,只能算參悟了一半?”
顧憲成便答道:“當然如此,有何疑惑?”
主要是林泰來的解讀太好了,想黑都黑不掉,只能退而求其次,只說是“一半”。
林泰來駁斥說:“若以為由臣及君,再由君及天命為春秋大義,那麼我看到了王字只能算一半。
可是你開始也只看到了天字,同樣只是一半,為何你又覺得自己贏了?”
如果說心裡話,顧憲成根本不想承認林泰來那一半,
但還是那句話,他沒有足夠實力公開黑掉林泰來的見解,連武力驅逐都做不到!
顧憲成指著臺下計程車子們,彷彿求證明一樣說:
“但全域性之見解,卻是我先想到的,也得到了諸君的認可。”
林泰來又問道:“所以你認為王和天加起來,才是完整的體現春秋全域性?”
顧憲成得意的答道:“正是如此,也是我率先悟到的。”
林泰來皺著眉頭苦思,不知又想到了什麼。
李三才唯恐再出么蛾子,主動上前替顧憲成分擔壓力。
“正所謂聞道有先後,早了就是早了!不然禮數中為何要以早晚分前後輩?”
林泰來嘆口氣,重新開口道:“可在下在功名方面,目前只是一個武生員而已。
顧先生在辯經上面與一名武生員分高低、爭早晚,又有什麼意義?”
顧憲成:“.”
恍恍惚惚,不知為何就感到,自己剛才挖空心思、絞盡腦汁的解經,似乎都是白費了。
他真是吃飽撐著,才會和一名武生公開辯經!
月臺上的清流人物,集體陷入了沉默,思考起幾個哲學問題: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在幹什麼?
趁著沒有人搶話,林泰來提著掃帚,一個大踏步,直接躥到了顧憲成的身邊,與他並列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