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蘇文和樂典感慨人生的時候, 皇城裡卻炸了鍋。
因為羽林軍的介入,校場上的事情迅速傳到了內庭。蘇皇聞知震怒,拍了拍桌子,嘆道:“門庭之間,不能訓子,選調之際,扔以託人。這舞弊竟然發生在我眼皮子底下,這就是我朝的“南北榜案。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在場的幾位大員面面相覷,沒聽懂?也難怪,這幾件事是唐、明兩朝的事情 ,蘇皇當然知道這些事。 大臣們卻沒資格知道,但起碼聽明白了兩句話,“舞弊” 和 “殺人” 結果一干考官剛剛走出校場,就被收了監。
折騰了半天,卻尷尬的發現,少了幾位重要的當事人。只能責令郎中令關閉城門,繼續找人。準備第二日朝堂再議。
樂典還在當值,出去轉了一圈,卻聽到不少傳言,急匆匆跑了回來,把訊息傳給了蘇文。
蘇文接連吃了幾次大虧,這才明白,即使換了個世界,自己還是那個普通人。對這個世界也生出了應該有的敬畏。決定凡事謀定而後動,三思而後行。 再也不幹拍腦袋就上的事了。畢竟命就只有一條。
好歹學過幾天曆史和政治,坐下來參考中國古代史慢慢分析:自三國起,世家、門閥把持朝政,無數狠人、智障出身於例如關隴軍事集團這種豪強、世家。家底豐厚,自然是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的想法。殺個把皇帝,跟殺雞一樣隨意。一個政權混不了幾天,政權更迭太快,實在沒法愉快的生活。
隋唐透過科舉考試選拔任用人才,割裂了世家和權利的天然聯絡。才慢慢扭轉了這種局面。科考裡也出了不少歷史上的大人物。民國的大學,力求以培養人才為第一要務。以自主招生為主,也培養了不少殿堂級的人物。
新蘇的七國,大概算世家或者地主豪強吧?既然數百年相安無事,可見雙方達成了默契,這科舉制度算是治國之本。
可能是最近諸侯們把手伸的太長了,所以舞弊案才會被揭出來。 蘇皇必然大作文章,不然科舉制度就名存實亡。博弈之後,蘇皇和諸侯之間必然達成新的默契。 既然要嚴刑峻法,剩下的選擇就只有嚴懲考官和參與舞弊的考生了。
蘇文發覺自己來了蘇朝沒幾天,這思考和分析的能力進步太大了。也可能是之前沒啥事需要思考,或者說思考了也沒卵用,懶得去燒腦細胞。
“樂典兄,依我之見,這件案子小不了。我得先弄清楚你們的司法制度,再做決定。”
“司法制度? 啥玩意?”
“呃...口誤、口誤,我就問問,這案子歸誰管?”
“廷尉大人啊,不過真像你說的是個大案,估計皇上會親自過問。”
“廷尉大人跟齊人魔關係如何?”
“這種事,我也不清楚,我們一般不跟朝廷的官員接觸,這事犯忌諱。既然案子大,就該是郎中令大人先去把相關人等收監。明日再交給廷尉大人慢慢審。有關鍵要犯,皇帝陛下才會親自提審。”樂典還是挺熟悉這些套路。
“什麼?.... 嘶..兄弟,相關人等收監?哪些人算相關人等? 我算原告還是證人?這原告也要收監?”蘇文多想了想問題,思維能力見長,腦袋靈光不少。
“你大概算...證人吧?大案裡,證人是要收監的。”
“我擦,這什麼道理,我浪費時間幫你作證!先把我這證人關半年?”蘇文從樂典表情看出來,這事恐怕是當真的。
“齊人魔兩兄弟被收監了麼?”
“我不知道啊,聽到點訊息我就回來了。這齊人魔應該不會收監,他弟弟就不一定。”
“嗯? 他算被告吧?證人都收監,被告不收監?”
“刑不上大夫啊,他弟弟沒有官身,可能跟你關一起,嘿嘿,你倆還可以接著切磋。”樂典難得說個笑話,蘇文覺得腳底板涼颼颼的,一點都不好笑。
蘇文暗想:多虧了我今天謹慎,不然我被關在牢裡,齊人魔在外面?想起來都覺得酸爽。可這樂典是個官,我該怎麼脫身?
“對呀......這事不妥,兄弟你還真不能去。你想你去了,還能出的來麼?”樂典略微思索,就明白了蘇文的處境。
蘇文快哭出來了:兄弟你也想明白了,剛才還說一起殺妖獸。這一轉眼,你就把我小命給拿去了。 我能不能出得來?還不是你說了算。
“聽哥哥一句勸,我知道你今天受委屈了。可這趟....你不能去,去了一定回不來。齊人魔可是心狠手辣,睚眥必報的主。今天他敢在皇宮校場動手。恐怕是準備好卸任虎賁中郎將了。回齊國之前,恐怕會先殺你。”
“呃....兄弟,你不抓我?”
“我抓你幹嘛?”
“你是羽林軍啊?”
“呃..... 你也沒犯法啊!!我只有你一個朋友,我也不能看著你送死啊?”
“你這是職責所在啊,我不怪你。”蘇文見樂典不準備抓他,趕緊充大尾巴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