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拿望遠鏡的指揮下,站到了最左邊那樹枝旁邊不動。
而另一人把樹枝交給他後,等他站好,就用右手畫著大圈圈,然後雙手做著騎馬的動作,很快又變成了開車的動作……就這麼反覆做著這三個動作。
羅英傑一看,眉頭一皺,沉聲道:“來的全是小鬼子,人數有兩千多接近三千人。不僅有人騎馬,還有大汽車。當然,也可能是坦克或者裝甲車之類的,這就要到時候看了。”
此時,張青山等人全被羅英傑他們這種新的傳遞資訊的方式給吸引了,但時間緊迫,大家雖然好奇的要命,可誰都知道輕重,沒人去問具體細節。但在去青龍山的路上,他們總算知道了其中的秘密:豎起一截樹枝,代表一千人——如果只有百人,他們就會把樹枝上端砍掉,光用枝幹來代表。十人,則用舉起手臂來表示,舉一下手錶示十人。
到底是幾千人,就要看那個站在樹枝中間的同志的訊號了:他要站在第幾根樹枝後面,就表示大概有幾千人,要是站在兩根樹枝之間,那就表示有幾千人。比如剛才,那個人要是站在第二根和第三根樹枝之間,那就得看他離第二根樹枝近還是第三根樹枝近,要是站在兩根樹枝的距離中間,就表示敵人有兩千五百人左右。要是站在第三根樹枝旁,那就表示接近三千人,要是站在第三根樹枝後面,那就是三千人左右。至於到底是兩千多少人,那就得看那人站站兩根樹枝之間的時候,偏向那邊。當然,更具體的人數,就要靠眼力和經驗,加上猜測。
隨後,羅英傑又用這種方式詢問對方到達這邊山腳下還要多久。
對方當中那個拿望遠鏡的回頭對林子裡說了幾句。很快,那邊就給出了答案,大概還有一刻鐘……也就在這時,突擊團的人集合完畢。
“團長,政委,怎麼辦?”
張青山看了眼問話的李紅輝,又看向胡英澤,問道:“老胡,你覺得該怎麼辦?”
“你主管軍事,別問我,你自己拿主意就好。”
張青山又看向羅英傑,問道:“老羅,你認為了?”
“政委,團長,咱們雖然不怕鬼子,可現在鬼子人數比我們多得多,我覺得,還是暫時忍讓一下,先回青龍山,等咱們兵強馬壯了,再來乾死這幫鬼子。”
他這話說的中肯,也是目前最好的方法。
可是,他到底不是張青山,別的不說,這目光就沒有張青山看的長遠。
張青山笑著點點頭,然後看向戰士們,問道:“同志們,咱們以前一直跟老蔣幹,還從沒跟鬼子幹過。不過,我聽說,鬼子打仗很厲害,訓練也比我們強……我現在就問你們一句,如果我讓你們在這裡設伏,打鬼子一個措手不及,你們敢不敢跟鬼子拼命?”
這是現實:雖然一二零師已經跟鬼子幹起來了,可突擊連及其幾個特意被調出來準備擴充成立新團的連隊,卻都被保護起來,不僅沒讓他們上戰場,還利用鬼子把注意力集中到會戰當中,而忽視了後方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穿插到敵佔區去。所以,突擊連別說一直沒有跟鬼子過招,甚至都沒來得及聽聽那些從戰場上下來臨時修整的同志,是怎麼評價鬼子的戰鬥力的。
只是在出發時,有些小道訊息說鬼子打仗厲害,不管是單兵素質還是武器裝備,都要大大優於國軍,就更別提武器裝備連國軍都不如的八路軍了。
可現在,張青山出於別的目的,才這麼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敢!”
無論是胡英澤還是李紅輝等人,跟張青山在一起不是一天兩天了,多少都瞭解張青山的脾氣:絕對不會做虧本的買賣!
見張青山這麼說,他們心裡雖然有些疑惑,可出於信任和對張青山的個性瞭解,都沒有開口。
反倒是第一次跟張青山接觸的羅英傑,在不瞭解張青山個性的前提下,見張青山這態度和語氣,顯然是真的打算在這裡跟鬼子幹一仗,當下就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