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從傳聞中得知,數月前,蔣善戰敗之時,已烏滸士兵的屍首李代桃僵,救了顧安一命,之後蔣氏一門被押於太守府地牢之中,本無機會逃脫,誰知被救下來的顧安趁著孟災帶著使團前往南鄉與大魏禮團議和,簽寫停戰條例時,帶領小股人馬將蔣善一家從地牢中救了出來。
南境肅令軍得知此訊息,立即簇擁著蔣氏一門逃往了軍中駐營,伺機而動。
這逃出生天的顧安不僅救了蔣氏一族,且順著近年來在廣州四處搜查的線索,將宋宗設於廣信的總據點一鍋端畢。
重奪臨賀的蔣氏一族,得到烏滸三王子孟旭的借兵懇求,為共除烏滸暴君,平定兩族多年以來的紛飛戰亂,蔣善負一身傷英勇出戰,身邊三位老將隨至前往烏滸勸服黃蠻,與其共計聯合,商定擁三王子孟旭登王位熄戰火。
這才有了,蔣太公擁軍南下、巧舌如簧說黃蠻、共襄孟旭奪登寶座、一舉兩得功倍贈、守臨賀定烏滸之佳話成書流傳。
洛陽城內讚許之聲源源不斷。茶館酒巷之中皆言蔣善寶刀未老,顧安青出於藍,兩人配合默契,巧用神計,解決烏滸之亂,還廣州安寧一片,實不虧大魏骨幹棟樑之才。
總之,傳聞有多誇張,坐於攝政王府的寧錚便有多麼暴跳如雷。
就在十日以前,他派人前往烏滸打探訊息,明明探子回稟的是,孟災即將平定黃蠻之叛,帶著使團重返南鄉的境況。他原本已下令派遣死士殺手裝作中朝人士潛入臨賀,火燒太守府,讓蔣善一門無生機可換,最後再命經前臨賀一戰後自桂陽逃出、並分散於零陵、武陵、廬陵等地的私兵集結,壓境烏滸,一剿孟災之軍,再推與自己交好的部落首領焦翀登王位。
哪曾想,十日裡他派去的三波死士皆如石沉大海,失了音訊。
他本以為五日之前從臨賀加急來報的臨賀大亂是這三波死士得手所致,還曾放心的處理旁的事務,可如今得到蔣善已命肅令軍護送能夠指證宋宗之罪的三十幾名年輕女子以及其屬下陶舂抵達洛陽,此刻所有罪證全都入了廷尉府中。他即使心焦氣憤,也不可於光天化日之下動手與廷尉府搶人搶證。此事既然是蔣善與顧安一手策劃,那麼他們便不僅僅想將宋氏一族牽下馬了。他只恐這些證據中有對攝政王府不利的卷宗
在他與明王寧南清共同商議對策時,自南陽處不知從哪裡冒出了一對宗氏夫妻,上京跪於司隸校尉府前,敲冤鼓,狀告申斥宋宗表弟胡合浦郡太守鍾策貪贓枉法,與其表兄廣州刺史宋宗狼狽為奸,吞沒民產,歐打平民,兼併土地,草菅人命一事。
一時之間,此事在京城中鬧得沸沸揚揚。
而曾被烏滸王孟災俘虜,又是宋宗同胞親弟的越騎校尉宋仁便被民輿推上了風口浪尖。
攝政王府雖暫時未曾受到牽連,可明王與淮王兩人卻因廷尉府那滿堂驚駭四座的累累血證宗卷而踹踹不安。
就在京城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宋宗一案時。
臘月初八,一場鵝毛大雪將洛陽這個古悠熱鬧的都城沒入了一片雪白之中。
本是眾人準備祭品,祭拜敬畏神靈,並出遊狩獵遊園的臘日。
尚書左丞鄧元的鄧府私宅卻忽然傳來一記轟烈巨響的爆炸聲。這突如其來的房屋起火引燃爆炸,使得挨著鄧氏府宅的平宅皆受牽連,燎城烈火與滿天撲來的雪花融為一體,不消不散,恰好兩廂抵抗。
得幸,洛陽城防軍統領景汀及時趕到,帶領救火師前來救巷子的大火,又遣派小隊疏散受到牽連的民眾,這才穩住了大街小巷中百姓們的恐慌不安。
不知是因何緣由,自鄧元私宅處起的炸裂之象,一路沿著街巷四處的平宅蔓延,瓦屋高牆炸燬了四五座。縱使景汀已趕的十分及時,卻還是敵不過這猛烈的爆裂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