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謙這種人就是辦實事的人,在災區肯定遭遇重重困難,卻也肯定能看到皇上的努力,就算有不滿,也不可能寫文編排聖上的。
若易書元在這肯定也能理解宰相,李謙更像是一個擅長埋頭苦幹的工科人才,看似比一些懂人情世故的人更容易對朝廷不滿,其實不然。
朝廷有多大力,現實是個什麼情況,李謙自己就能算出來,明白這一點就更能比一些人理解朝廷,理解聖上,所以他幹不出這種事。
雖然宰相深知當今聖上乃是明君,可長久以來神經緊繃,看到此文說不定就會不悅。
皇帝聽到這話不由有些失笑,搖搖頭道。
“看得出李謙此文寫得慎之又慎,朕倒沒有怪罪他的意思,只是”
話音到此為止,皇帝拿著這一份奏文看對面窗戶,床窗沿之上的木雕也刻著是龍紋。
只是嶺東水災,難道真的是妖龍作祟導致麼?
皇帝心裡也和明鏡一樣,宰相能看清李謙,他自然也能。
李謙這樣的人,不至於拐彎抹角寫文編排他的,所以李謙寫的這篇文章只能代表他所認為的事實。
還是那句話,李謙這樣的人都能相當程度上認為是事實,那麼也讓皇帝不由有些懷疑嶺東的情況。
“好了,李謙那邊除了糧食之外,還急需藥材,諸位卿家可有對策?”
“皇上,臣以為堵不疏,除了朝廷籌措,也該適當放松管制,鼓勵商賈自發前往嶺東”
皇帝看向說話的戶部尚書,微微點頭之後,後者才繼續說下去。
“縱然是可能會貴一些,但關鍵時刻不至於無藥可用”
“罷了,便如此吧,諸位愛卿盡力籌措吧!”
“臣遵旨!”
皇上語態相對輕鬆,諸位臣子自然也放鬆不少,行禮之後紛紛退下。
“良喜。”
大太監章良喜上前一步回應。
“老奴在!”
“你說登州方向有什麼說法?”
章良喜如實稟報。
“老奴也是剛接到探子回報,確實如李大人所言那般,登州、兆州、耘州等地,民間皆在傳言天神斬龍一事。”
皇帝微微點頭,又看了一看手中的奏文。
“明靈滅厄顯聖真君.”
皇帝心中已經定了日後下旨為神封正,只不過也得等災情更穩定一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