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裡易書元已經看過《丹術妙絕》了,第一次粗略通讀,之後的時間裡有空就會拿出來翻翻。
此書是一門術士多代傳承的心血,其實大部分內容都沒什麼問題,壯五行補陰陽,返還先天元氣,化生身中之靈。
但也有不少方面十分荒謬,比如拿殭屍的那一口氣入藥就太過荒唐,並且過分追求於特殊,入丹之藥也陷入一種極端。
不過站在仙修的角度,很多謬誤易書元都能一眼辨別,也能輕鬆想到真正的化解之道。
丹方還列出了各種成就仙丹的機率。
其中所謂的“必成丹”就羅列了一大堆誇張的材料,比如什麼天頂金蓮子、雪蟒蛇膽和還陽草之類的東西。
這都是在常人眼中不可多得的寶物,很多其實都是傳說,存不存在都不一定。
這所謂必成丹方直接可以略過,已經完全講求氣數平衡了。
反倒是後面的丹方有可取之處,也有不少讓易書元眼前一亮,甚至書中已經總結出了天地靈氣的一些規律。
是的,術士本身其實是難以感知到靈氣的波動的,即便術士有些法術會引動靈氣相助,但並非是從真正可見可控的角度帶動變化。
可書中結合一些經驗,卻能總結出天地靈氣在不斷變動,隨四季也從風雲,尋找有利的地點煉丹以提高成功率。
而且書中不只有丹術和煉法,還有丹爐的要求和製法,同樣值得細品。
這丹術合天數星象、四季時令、風雲氣象、人和地利以及靈物丹材,涉及之廣,記錄之詳,絕非一朝一夕能夠成就,真是多代人一起努力積累,嘔心瀝血的智慧結晶,不容小覷!
正因為如此,易書元也會在閒暇之餘拿出來多翻翻。
當然,也不至於為了看這本書而不顧吃飯,這會易書元留客舍的原因,只是他知道有人會過來而已。
留宿寺廟,寺中的齋飯顯然也是重要的一環,易書元已經聽到一些留宿客人說什麼“清油水濾汙濁”之類的話了,所以這一塊的客舍中,不少人都陸續去了膳堂。
易書元拿著書坐在門口蒲團上,彷彿一個正沉浸於書中的儒生,因為讀書太過認真以至於茶飯不思。
此刻,有一個僧人正向著客舍這一塊走來。
這僧人看著四五十的樣子,面容圓潤神庭飽滿,從腮部一直到下巴都有長鬚,但鬍鬚顯得十分柔順,也並不濃密,身穿普通的棕色僧袍,卻又顯出不同於普通僧人的氣度。
路上零星有香客見到僧人都會行佛禮問候一句,僧人也同樣雙手合十回禮問候。
沒過多久,這位僧人就到了易書元跟前,後者也放下書冊抬頭看向來者。
“貧僧照梨拜見仙長,不知仙長來我相山禪院,有失遠迎,請仙長恕罪!”
僧人雙手合十,虎口夾攥佛珠,躬身向下,恭恭敬敬向著易書元行了禮。
這儒生雖氣息不顯,但首先不可能是凡人,那淺淺一禮都沒拜下去,貼了金箔的佛像都抖了一下,此等存在如何能測呢?
其人肯定非魔非妖非邪非鬼,同樣也不像佛不像神,做個排除法也大致明白當是仙人!
“易某也就是個留宿的過客,沒那麼大架子,大師不必多禮,請坐吧!”
易書元從蒲團上起身向著僧人回禮,後者卻立刻側過身去,不敢正面受著。
“善哉善哉,多謝仙長!”
說完這句話,僧人才走到門口,那邊另有一個蒲團,是此前石生抱出來的,此時反而像是專門為僧人留的。
僧人便在蒲團上盤坐下去,餘光往易書元膝蓋上一瞥,就看到“丹術妙絕”四字書封,心中頓時微微一跳。
眼前這人可是仙人,所謂《丹術妙絕》,應該是仙道丹鼎之絕學,也即傳說中的外煉仙丹之法!
這念頭一出,僧人心中頓時激動莫名!
僧人趕忙收回視線不敢亂瞥了。
“不知仙長尊姓大名,來自何方仙域,可是有事來我相山禪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