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了有近一分鐘的時間。
“我說兩句吧。”在冷場了近一分鐘的時間後,坐在角落裡的一個三十多歲的青年開口了。
之所以說他的青年,是因為在這個屋子裡,除了萬峰和周黎明,就他最年輕了,剩下的人都在五十左右甚至更大。
“就法律上來說,華國的法律並沒有明文規定不讓民企造汽車,上級部門和主管領導也沒有這種觀點,所以從法律角度來說,民企造轎車不存在障礙。”既然法律上都沒有明文規定,我們為什麼要阻止民企進入轎車領域?據我所知,國外的知名轎車企業無一不是從私企開始,說不定我們的福特、大眾就隱藏在民間。就算我們支援國企但也不應該阻斷民企的路,在開這個會之前,我調查過南灣汽車這家民營企業,在汽車領域它們不但在卡車領域有所建樹,在微型車領域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它們製作的幸福之光微面和皮卡在國內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這個老青年的一番話,讓會議室裡的人面面相覷。
他們雖然是主管這個行業的領導,但不一定對這個行業都有深入的瞭解,這個會議室裡就有好幾個人不知道幸福之光和南灣皮卡是哪個企業造的,甚至還有人壓根就不知道這兩款車。
“更讓我欽佩的是這家企業沒有要國家一分錢,沒有從國內的各汽車企業要或者買一個人和一項技術,他們竟然都是用自己的技術和資金。說句不好聽的話,就是國企在他們這種條件下也沒有他們做的好,別的民企在造轎車這一領域我不發表意見,但是這家企業我看好它的發展,我認為它能給華國的轎車製造做出貢獻,所以,我希望能給他們一個機會,我的話完了。”
老青年的話說完後,會議室裡終於不安靜了,人們開始交頭接耳。
機械工業部黨高官盧長寧再次發言了。
“小江的話也有一分道理,他說到的南灣汽車咱們也不是太瞭解,正好它們的廠長也在這裡,下面我們歡迎他給咱們介紹一下南灣汽車怎麼樣?”
有人帶頭鼓掌,有人跟著湊熱鬧,也算是響起了稀稀拉拉的掌聲。
“看大家也都有興趣那麼咱們就歡迎南灣汽車廠的廠長萬峰同志介紹一下他們南灣汽車的情況。”
這就是給萬峰一個展示南灣汽車的機會。
萬峰深吸一口氣站了起來:“各位領導好!在座各位在汽車行業都是身經百戰的前輩,榮譽滿身。按理說我是沒資格在這種場合說點什麼的,在這裡我得感謝盧書記給了我這麼一個機會,請允許我莊重地說聲謝謝!下面我就班門弄斧,大概介紹一下我們南灣汽車的情況。”
“我們南灣汽車地處北遼省遼南海邊一個小村子,是真是小村子,在地圖上都找不到的這麼一個地方。十年前,我們小隊響應國家改革開放的號召搞工業,我們拆了一臺手扶拖拉機造小四輪,這就是我們南灣汽車的起點。”
“萬峰同志!我插一句話,八四年你們就用手扶拖拉機造出了小四輪?”一位與會的領導問道。
“嚴格來說還早一點,我們開始研究小四輪是應該是八二年的夏天,八三年其實小四輪已經上市了,最開始只是在我們縣和附近的縣市農村銷售。”
那位領導點點頭:“你繼續。”
“我們造完小四輪後看看銷量還不錯,就又造了柴油機的三輪子,那時候行銷東北三省的因納河牌小四輪和三輪子就是我們生產的。”
“我記起來了,這兩樣產品好像在八三八四年獲得過部優產品獎。”有人冒出一句。
這一句話似乎引起了不少人的回憶:“對對!有這麼一個因納河牌子的小四輪和三輪子。”
“來領獎好像不是這個青年呀,好像是他身邊坐著那個歲數大的人。”
有人甚至回憶起了來領獎的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