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面世於七十年代初期的西格尼蒂克NE555定時器,摩斯太克公司的MOS Tecogy 6502微處理器,Acorn電腦公司的ARM1處理器。
以及柯達KAF1300影象感測器和摩托羅拉那款大名鼎鼎的誕生於七九年的摩托羅拉MC68000微處理器和英特爾8088微處理器。
晶片的種類有幾十種,這些晶片處理器可以運用到上百個領域裡。
萬峰不清楚這些晶片是怎麼在這裡匯聚的,因為其中的一些晶片應該是禁止出口到華國的。
估計是水貨。
但不管怎麼說,只要出現就行。
這些晶片他準備挨樣都進一些回去研究,說不定就能設計出他們自己的晶片處理器什麼的。
不是那誰說過嗎,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其實這也不算是痴人說夢。
在八十年代,華國在計算機半導體行業上的水平還真就不比世界落後多少。
華國的計算機業始發於五十年代,師從蘇聯,就算是那場著名的革命時期也沒有落下研究。
當蘇聯的БЭСМII計算機還在研製中時,華國科學家張笑祥教授以БЭСМII計算機為模板成功地研製出了104計算機。
一九六十年,夏培肅院士自行設計的107計算機研製成功,107計算機除了為教學服務外,還服務於潮汐預報、彈道計算、核物理、力學、微波等領域。
等到華蘇交惡,蘇聯專家撤走以後,華國的半導體計算機業不得不進入自主設計自力更生階段。
從華蘇交惡到八十年代這期間,華國的計算機雖然處境艱險但還是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先後研製成功109和119計算機、這兩種計算機為華國的氫彈試驗立下了汗馬功勞。
一九六五年,華國自主研製的第一塊積體電路在尚海誕生,這讓華國僅僅比米國晚五年進入積體電路時代。
即便是到了改開初期,華國在計算機方面的水平也比外國同期落後不了多少。
但是進入九十年代,差距就被越拉越大了。
萬峰的發展計劃是沒有向這個領域拓展的,現在他成立電子研究組也只是希望能嫻熟地利用計算機為自己的企業將來自動化程式化服務。
但是如果積累了人才後能研究出點什麼他也是喜聞樂見的。
因此這裡他看到的電腦方面的元器件他決定每樣都採購一些。
這些貨他採購回去就回分流到許軍、安波、黎軍、柳永的身上,讓他們在窪後大集進行零售和批發。
張石阡拉摩托的車隊也有往深圳送貨的,他採購好的物品就讓這些車給捎回去。
最好能在這裡找一個落腳點。
電腦晶片看得差不多後,萬峰準備先解決許斌街機基板的問題。
售賣街機的區域依然還是原來的地方,大概有六七家經營者,分散在二十多米的範圍裡。
這一回萬峰來到了一家有個圓圓臉女孩的攤位前,這個攤子裡有兩個人,還有一個看模樣一看就是女孩哥哥或弟弟的人。
他們家族的遺傳基因太強大了,就是瞎子用手摸都能摸出他們是兄妹或者是姐弟關係。
遠處看女孩好像和不知她哥哥還是弟弟的有矛盾了,貌似正在吵吵什麼,臉色很不好看。
但是下一秒,女孩看到有七個人出現在她的櫃檯前,臉上像變魔術一樣就換上了發自內心的笑容。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