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在與劉皇帝執政理念上分歧異見的應對上,劉暘也找到一個合適的定位,該說的話,該表的態,他一定要展現出來,這也是劉皇帝樂意見到的。
劉皇帝不想看到一個唯唯諾諾、默默不語的太子,雖然並沒有明確表達這樣的意思,但劉暘自己是體會出來了。
而當皇父下定決心要做一件事時,勸阻不了,劉暘就只能盡心竭力地落實,做好監督,儘量解決執行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問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在許多重大問題的決策上,劉暘如今確實沒有太大的發言權,因此,他只能儘量在執行層面努力,至少向劉皇帝表明,他是個能做事的人。
這其中的分寸把握,這些年劉暘也逐漸摸索出來了。當然,這同樣又產生了一個問題,他畢竟是太子,未來的皇帝,劉皇帝需要的也絕不是一個只會做事的儲君。
事情做得再好,那也是臣,如果形成習慣,把為臣的思想,代入到為君上,那可是會出大問題的,皇帝不能從思想上就出問題。
因此,針對一些國事,劉皇帝又不斷詢問劉暘的看法,要他在決策層面,形成自己的想法與意見。
但是,矛盾也恰恰出在這裡,一些想法不合劉皇帝心意倒是其次,關鍵在劉暘每每提議,大多數是為劉皇帝所拒絕,連遭打擊,也難免讓劉暘產生一些挫敗感。
一方面讓劉暘大膽提議,大但決策,一方面有沒有實際的決策權,劉暘的心裡豈能坦蕩。在沒有繼位之前,劉暘仍舊是臣子,讓他完全站在帝王的身份與角度去看待問題,又著實為難他了,甚至,一個不好,表現得他張揚,說不準就惹得劉皇帝猜忌了。
…
事實上,堅持到如今,劉暘這個太子,實在是相當不容易了。若非劉暘性子中的堅忍,以及符皇后不時的安慰,他早就扛不住了。
就拿此次李繼遷之叛來說,他的建議,又為劉皇帝有選擇地接受,但大部分是拒絕了,劉皇帝那強勢的性格以及鮮明的行事風格,也註定的結果。
同時,一方面讓劉暘去處理,付以全權,但也在劉皇帝那番指導意見劃定的範疇下,不論他之後如何決策執行,還是得按照劉皇帝思路來,並沒有太多自由揮墨的空間。
這一點,劉暘實則看得很清楚,然也正因看得清楚,方才覺得無力,覺得苦澀。無奈之外,也確實沒有更多的辦法了,只能熬著。
這上上下下,又不是隻有他太子熬著
“你在想什麼?”劉皇帝突然的聲音把劉暘拉回了魂。
迎著劉皇帝好奇的目光,劉暘趕忙道:“兒在想,如何落實爹的意旨,如何快速消除銀州之亂的影響,還榆林以安定!”
聞言,劉皇帝笑了笑,沒有深究,略作沉吟,又做出指示:“還有兩件事,你也可以思量一二。其一,根據今年西北的各種亂象以及皇城、武德兩司、諸地方官府上報,西北恐怕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需要進行一次大的清理,上上下下梳理一邊,把那些居心叵測,陰謀叛逆的亂賊都揪出來。
其二,盧多遜伏法,王溥病重,政事堂需要增補新人,趙普也向我提過了,我看他似乎也年邁不堪其累,需要找人幫他分擔一二。關於人選,你也可以斟酌起來!”
聽劉皇帝的交待,劉暘頓時遲疑了,心中也迅速思量劉皇帝的目的來,第一件事容易理解,先有鳴沙匪襲擊黑汗師團,後有李繼遷銀州起事,再加上亂象紛呈,這些都促使劉皇帝要下重手整治,就是劉暘自己,也覺得西北需要整頓,政策需要調整。
第二件事,則讓劉暘生出了幾分小心,無他,這些年劉皇帝雖然大放權柄,實行垂拱而治,但像高階官僚以及祭祀、征伐這些事務的決策權,仍舊牢牢地掌握在手裡,誰都不敢越過他。
至於對宰相的任命,那就更無疑問,只能由皇帝決定。但是,劉皇帝卻詢問起他的想法,這就不能不讓劉暘多添幾分思索了,這是試探,還是其他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