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些考量在裡面,劉皇帝如何能不惱火。李繼遷當然不被劉皇帝放在眼裡,但這個總歸是有些“名聲”的,畢竟是“西夏”的奠基人,宋形勢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也仍舊難免讓他多幾分警惕。
為關鍵的,他明明對党項人已經足夠警惕了,甚至使出底抽薪的辦法,把拓跋李氏盡數內遷,並嚴防死守,仍舊出現了這樣的漏洞,這就更讓劉皇帝憤怒。
他只得,是有人不把他的訓誡當回事,對他的政策執行不力,有人懈怠瀆。再加上這一的種種順,各種風波,經讓劉皇帝十分敏感了,諸多因素匯合到一,自然引得劉皇帝大怒。
而於王寅而言,就更為惶恐,畢竟,當初關於李繼遷殺人逃亡之事,其侄王玄真是有過匯的。
不過那時候,他一心放在河西案上,後來又因盧案,亂了方寸,更不會在意一個小小的李繼遷,只當是一般的殺人逃亡案件來判斷。
但是,事實證,他完全大意了。而事後看來,繼遷殺人滿門,箇中緣由,確實不同尋常,而皇帝明明對党項李氏另眼相看,他武德司也是有監督之責的。
如今,李繼遷在西北鬧出這麼大動靜,挑戰朝廷的底線,公然背叛漢,並且很可能造成極其嚴的惡果,王寅武如何能不慌張。
當榆林的情報傳回之後,王寅武就已經坐蠟了,而劉皇帝的反應,則更讓他驚懼已。甚至到面聖了,他還是沒想好,如何應付此事,又如何減輕他與武德司在其中的責任。
“武司在做什麼?相州官府在做什麼?銀州官府又在做什麼?”劉皇帝的責問仍未停,狠狠地盯著王寅武:“李繼遷這賊子都跑到銀州,都豎起反的大旗了,你們事前竟然沒有一點反應?”
“陛,陛下,臣有失察之過!”大冬天的,面對劉皇帝刀子一般的目,王寅直覺渾身難受,冷汗迭出,話都有些說不清楚,極力想要彌補什麼:“目前形如何,尚不明瞭,臣已然令,讓榆林、州探吏調查李繼遷及李氏......”
“好嘛,榆林道的奏章都上來了,你連具體情況都還沒有搞清楚!”一聽這話,劉帝更是毫不留情地責難:“武德司已經墮落至此,遲緩至此?要爾等何用?
“臣有罪!請陛下治罪!”王武徹底慌了,根本找不到自圓其說理由,兩腿一軟,就倒在地。
太子劉暘在旁,見劉皇帝怒火攻心,趕忙出言勸道:“還陛息怒,保重御。既然叛亂已發,而今之計,還是快平定亂事,恢復治安,以免造成更大影響!”
太子這一開口,其他人也終於敢說話了,財使王跟著發言:“陛下怒,龍體為重!”
趙普自然不能落後,也開口了,不過反應倒也還算平靜:“太子殿所言是,眼下以平息事端為先,避免擴大,拓跋李氏,在党項部族中,有不俗的影響,必不能放任,需嚴打擊!”
樞使劉廷翰也主動稟道:“銀州叛事發生後,當地官府就已反應過來,李繼遷匪眾不足兩,也未對銀州城造成大破壞。榆林道都指揮使王侁親自調動兵馬平亂,賊眾已然潰散......”
隨著劉暘與幾名大臣勸慰,劉皇帝怒火有所平息,然而聽劉廷翰的彙報,又忍不住怒道:“李繼遷呢,他的首級呢”
劉廷翰疑下,硬著頭皮答道:“叛眾潰散後,賊首李繼遷率領殘部遁出城,逃往沙漠......”
“王侁在做什麼,還讓賊首逃脫?”(本章未完!
第139章 銀州叛亂
溫馨提示:為防止內容獲取不全和文字亂序,請勿使用瀏覽器(App閱讀模式。
劉皇帝目光銳利地讓人驚悸
第139章 銀州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