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盧多遜的話來講,天下官員,大半出於趙普門下,餘者也多與他有牽連,當然,這種說法有些絕對,有些偏激,有些表面,但也能反映出趙普的威望。
而趙普用的那些人,成分也很複雜,有能臣幹吏,也有蠹蟲敗類,尤其在中樞的一些人,私慾旺盛,貪腐謀私者,更不知凡己。
過去,有不少針對趙普黨羽的攻擊,有些被趙普擋住了,有些則被拿下了,但每一人,每一事,趙普也都是盡力維護,在這種情況下,趙普又豈能用乾淨來形容。
這些情況,同樣不足為奇,劉皇帝也能接受,他既然用趙普,給他權力,就意味著這種情況大機率會發生。
畢竟趙普這個宰相想要坐穩,想要在朝廷中有作為,需要實權,尤其是組織人事權力,需要一幫可用之人。
只要趙普本身不出問題,那朝廷就不會出大問題,而過去的十八年,也證明了這一點,雖然出現了各種弊案,但開寶盛世,趙普是有大功勞、大苦勞的。
當然,不是沒有犯忌諱的情況,比如,在武德司蒐羅的一些情況中,提到一點,趙普與皇城使張德鈞有私下往來,雖然不算頻繁密切,但暗地裡的交易是絕對有的。
這自然是劉皇帝深為嫉恨的,有盧多遜、王寅武這一對在前,再暴出趙普與張德鈞二人,倒也沒那麼驚悚,但劉皇帝的憤怒也是可想而知。
不過,畢竟是武德司上報的,皇城、武德兩司之間的齟齬是朝野盡知的情況,而劉皇帝對王寅武又已經不信任了。
因此,對於這個情況,雖然引起了劉皇帝極強的猜忌之心,但多少是打了折扣。然而,不論如何,當劉皇帝開始認真審閱起這些黑材料時,也就代表著,劉皇帝對於趙普確實另有考慮的。
對於朝中趙普一黨,也確實不打算繼續放任,有整治之心。趙普這一個多月來的試探表現,劉皇帝如何不能察覺,但都三言兩語,輕鬆揭過。
但這樣的反應,也恰恰證明,他已經下定決心,他相信,以趙普的聰明,心裡也清楚。事實上,到目前為止,君臣二人之間,已然是心知肚明。
只不過,趙普囿於權力,一方面尋求後路,一方面又還保留這一絲絲的奢望。
而劉皇帝,之所以還沒發動,也是顧慮到影響,畢竟,盧案鬧得那麼多,可以說舉國震驚,事情未了,若是再把趙普拿下了,那朝廷恐怕就真的出亂子。
劉皇帝需要給朝廷一個喘息的機會,至少,也要等盧案的影響稍微消退之後,再行動作。
另一方面,則是對趙普如何安排,劉皇帝心中還沒有一個定論,他需要綜合考量,需要再看看趙普的表現。
當然,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趙普不會步盧多遜的後路,這個老狐狸是素來有分寸的。更重要的,趙普這個開寶宰相,可是“開寶盛世”的標誌性人物,這杆旗幟,劉皇帝怎麼都不可能親自將之折斷,否則,既有傷他劉皇帝的顏面,也有傷國體。
何況,趙普對大漢,確實勞苦功高,這是無法否認的。盧多遜雖然是大漢政壇上的一代風雲人物,與趙普比起來,份量也確實輕了不少,自然也不能用同樣辦法對付趙普。
在劉皇帝看來,一個基本的體面,總歸是要留給趙普的。劉皇帝也相信,只要他這邊有了定論,趙普是會積極順從的,這是劉皇帝對趙普的瞭解,也是君臣之間這麼多年養成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