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寶七年三月,趙國公劉昉大婚,結親的物件,乃是東平王趙匡贊家的小娘子。毫無疑問,這是一場門當戶對的包辦婚姻,政治聯姻,在這方面,劉昉也不得不聽安排。
事實上,關於劉昉的婚事,劉皇帝還是多操了點心的。朝中的公卿貴族,也有不少主動將自家女兒推薦上來,不過大都被否了。
符皇后對此也有些上心,原本是有意從符家的親戚中,擇一品貌俱佳的良配。劉皇帝考慮過後,本來也是同意的,不過劉昉後來主動說,他看上了東平王家的次女趙鳶。
劉皇帝一考慮,覺得合適,於是果斷將趙匡贊召入宮中,定下這門親事。而之所以屬意趙匡贊,道理也很簡單,他在大漢軍中已然沒有什麼根基了,當初的燕軍,也在十多年的時間下來,被消化殆盡。
對劉昉,劉皇帝實則不想讓他與軍功貴族們牽扯過深,這未嘗不是一種保護。而有意讓他納符家女,也是做類似想法。
而作為生母的折賢妃,對此似乎看得更淡了,她只要求個賢良媳婦,至於其他政治上的因素,不願做過多考慮。
在劉昉大婚的同時,五皇子劉昀,也終於得以出宮開府,封齊公。看起來,這個三月是屬於折賢妃的,西京之內,最矚目的就是她生的這兩子了。
劉昀是個聰明的崽,這點從小就能看出,就是性子過於跳脫,精力旺盛而又分散,興趣廣泛而無持之以恆者。雖然不像幾個哥哥那樣受到重視,但在放他出宮的同時,劉皇帝還是給他套了枷鎖。比如限制俸錢的發放,找了個嚴師管教,定時考查課業......
相較之下,反倒是更年輕的魏王劉旻,更讓劉皇帝放心了。劉皇帝也發現了,這個兒子,訥於言而敏於行。因為同樣喜好武事,並且小小年紀已然練出一身出色的騎射本領,劉皇帝也讓他進入軍中磨鍊了。
看起來比劉昉還早,但是二者之間,劉皇帝投入的心力與感情也是懸殊的,對劉昉,劉皇帝是希望他將來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統帥。
說起來,這麼多年來,在大漢宗室之中,還從來沒有出現過一位能夠獨立統領大軍的帥才,這也是劉皇帝感到遺憾的地方,也是他對劉昉有所期待的原因。
“殿下!”
“何事?”劉暘正提筆書寫著什麼,聞聲,抬頭看了眼行禮的通事。
“楊延昭、李繼隆、郭儀三人奉詔還都,今已抵京,請求覲見陛下!”通事答道。
聞之,劉暘大感興趣,當即問道:“人在哪裡?”
“待詔宮門!”
“派人,將他們帶到垂拱殿,孤這便前往,親自引他們面聖!”劉暘放下筆,直接吩咐道。
“是!”
這三人的出身,並不難猜測了,楊業、李處耘、郭威的兒子,並且都是二十歲左右,青年俊傑。
這些年,在大漢軍界,中生代的將帥已然是中流砥柱,後進者也多受提拔,但對於下一代將領,劉皇帝同樣在培養。而其中的主要人員,自然是從勳貴子弟中選拔的,良好的出身,也給了他們高起步,並且,成才率高,這是劉皇帝也承認的。
不論文武,大部分的勳貴子弟,都有在宮中當值的經歷,比如宿衛以及當初的崇政郎。在開寶年間的數次戰爭中,也有不少勳貴子弟隨軍歷練。
當初隨楊業北上的,實則還有向訓、孫立等老帥老將的兒子,只不過最終表現最出色的,乃是楊、李、郭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