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不好弄,嚴重寡言,及長,面紫色,目睛多白。初事唐明宗,列於麾下......”
關衙之中,清脆而明晰的讀書聲自劉煦口中發出,劉承祐正座案上,聽其背誦,手中自然地翻閱著幾個兒子的課業,臉上露出的滿意的笑容。
劉煦口中背誦的,乃是由已故史臣賈緯同宰臣薛居正等史官學士合纂之《高祖本紀》,乃是皇子們學習的必讀的一篇,也是劉承祐授意太傅張昭教習的。
直到劉煦背完其中一段,方才告停,劉承祐放下手中的書,看著四名皇子。
“你們學得如何?”劉承祐看向二、三、四子,問道。
劉暘說:“雖然不如大哥能夠熟練背誦,卻已能通讀!”
劉煦趕忙應道:“兒亦只能背誦其中一小段!”
“那也不錯了!”劉承祐的雙目之中,滿是和藹,對著四小兒,教育道:“我也並要求你們能夠全篇背誦,但需通讀。
史官們寫得很好,盡述你們皇祖經歷!讓你們習讀之,是要你們好生體會,皇業肇基之艱難,牢記創立江山之不易,那是你們皇祖,一刀一劍,浴血廝殺,打拼出來的。
你們作為皇子,身上流著父祖的血脈,享受著皇室的尊崇,也肩負著維護社稷,鞏固江山的責任。《本紀》所記敘,亦有國初局勢之緊迫,社稷之艱難,宗廟之危頹,希望你們永遠不要忘記,大漢江山,來之不易。
為父已經在竭力收拾天下,為子孫後代,建基謀福,但二三十年後,這江山,卻是要靠你們兄弟了......”
劉承祐的一番話,幾個小童,不管能理解幾分,但從彼等嚴肅認真的表情來看,顯然還是聽進去了的。
劉煦帶頭,鄭重地說道:“兒等將來,必定以皇祖、爹爹為榜樣,維護我大漢江山!”
“去吧!今日就到這裡,給你們放個假,下午想玩什麼,就玩什麼!”劉承祐露出一個慈父的表情。
“謝爹爹!”劉昉歡呼了一陣,率先邁著小腿,撒歡而去。
劉煦最為矜持,規矩地行了個禮,方才溫溫吞吞地離開,但原本緊繃著的小臉,也明顯鬆弛下來。作為學生,面對檢查課業的老師,不論優差,總歸難免緊張,尤其此番,檢查的可不是張昭那老學究......
“官家,燕王一行,已然起行北歸了!”張德鈞前來稟報。
“朕的禮物,給了嗎?”劉承祐隨口問道。
張德鈞說:“小的親自交到燕王手中的!”
“他們什麼反應,說了什麼?”劉承祐問。
張德鈞答道:“燕王面無異樣,只是恭拜於道間,表示對官家的感謝。倒是那趙思綰,如釋重負,似乎急於北歸!”
“燕王其人,還是明理的,深曉臣節,值得託付。倒是那趙思綰,暗中戒備,急於脫身,彷彿朕這裡是龍潭虎穴一般!”劉承祐嘴裡嗤笑道。
“官家說得是!趙思綰為燕軍大將,手握兵權,素來驕橫,心懷貳心,官家或可設法除之,以消後患!”張德鈞接話道。
“呵呵!”劉承祐樂了,笑吟吟地看著張德鈞:“你這是給朕出謀劃策嗎?”
聞此言,張德鈞清秀的面龐倏地一變,趕忙說道:“小的多嘴!請官家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