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天才都是越大越強的。
主打的就是一個打不死。
最終,這種型別的天才也可以成為一位鬥聖,畢竟,這不是成為鬥帝,需要唯一的一道源氣。
儘管這條路會很難走。
但為了能多活幾天,還是有人願意的。
這就是最基礎的理由了。
甚至都沒涉及到雪恥的問題。
經常有一些被擊敗後的天才,奮發圖強意圖雪恥,有的雪恥成功了,有的則第二次失敗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正是因為一次次的失敗,才能讓他們變得更強。
就像是一柄寶劍。
在本質不變的基礎上,磨的越鋒利,劍刃就會越薄,在和另一柄寶劍的碰撞中,也就越容易被折斷,但是,當斷裂一次後,重鑄這柄寶劍,再一次磨礪其劍鋒,或許依然有缺陷,但是,和之前的自己相比,如今的這柄寶劍顯然更明白如何才能發揮自己的長處。
在一次次失敗中總結經驗。
然後,壓榨自己的潛力。
如果當前的潛力已經被壓榨空了。
就去想想,如何增強自己的潛力。
或是服用一些丹藥。
或是搜尋一些天材地寶。
或者是修煉一些秘技禁術。
總而言之,這是個相互督促,攀上巔峰的過程。
也是四閣為什麼留不住人才的原因。
淺水難處真龍。
四閣的地盤就這麼大。
更何況,一閣弟子不可能同時兼顧其他三閣的身份。
中州大陸上,還有很多禁地。
當然,倒不是人為的禁地。
就像藥塵獲取骨靈冷火特地去的隕神冰原一樣。
這片大陸上的故事很多。
傳說更多,傳承也更多。
太多時候,修煉者都只能碰運氣。
所以,非要說的話,四閣留不住人才是很正常的,只有三谷,算是有能力留住大部分人才。
畢竟,三谷的底蘊不淺。
焚炎谷更是有鬥聖老祖坐鎮。
就算是找到了很大的機緣,最多也就是一位九星斗聖留下的傳承,畢竟,鬥帝的傳承都在八大古族手裡,根本不可能外傳,而這還是不考慮屬性是否契合,傳承又是否殘缺的問題。
假設鬥聖留下的功法是冰系的。
就算品階達到了天階上品,讓一個鬥氣屬性為火屬性的修煉者過來修煉,也只能是瞅著乾瞪眼。
原因很簡單:屬性不和。
有些行功路線倒還好說。
怕就怕在,一部分行功路線,在冰系的這本功法裡,備註是加快運轉速度,理念是活躍氣血,因為冰屬性的鬥氣本就比火屬性的鬥氣更平靜,但是,火屬性的鬥氣本身就比較活躍,運轉效率比較高,萬一按照備註上的描述修煉,很容易導致鬥氣運轉處的血管破裂,進而導致整個人炸裂。
金屬性鬥氣鋒利。
木屬性鬥氣柔和。
土屬性鬥氣敦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