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相顧一眼,宇文士及問道:“殿下準備與隋軍決戰麼?”
“不錯。”李世民點了點頭。
要是不決戰的話,唐軍就像現在這樣一樣,被隋軍一支一支的殲滅,等他們打到成都城下的時候,唐軍就打得一乾二淨了,還拿什麼與之為敵?與其如此,倒不如像張士貴當初建議那樣,把軍隊集中到一起,打場大決戰。如果再等上一陣子,說不定他們所要面臨的隋軍會更多,壓力也會更大。
陳叔達說道:“若是如此,殿下有兩事要準備,一是看好天氣,二是尋找適合決戰之地。”
“何為適合決戰之地?”蕭瑀問道。
陳叔達說道:“便是不利騎兵和弩兵發揮的地形,比如說不利弩箭直射的彎曲山道或山丘、不利騎兵馳騁的沼澤地。”
“但是這樣的地形,成都城郊有嗎?”蕭瑀聞言苦笑,這決戰之地不但要能同時抵消隋軍騎兵、箭陣優勢的條件,還要在打仗的時候下大雨;首先滿足了這三個條件,唐軍才有獲勝的一線希望,這樣的條件本就極為苛刻難尋,而隋軍又非傻子,怎麼可能被唐軍牽著鼻子走?難道他們不會目標明確的奔著成都城來?
“沒有,也要創造出來。”李世民當場拍板,對趙慈景吩咐道:“趙相國,趁隋軍未至,你在成都城南、城北把這種地形找出來,如果沒有,那就引水澆灌田地,以此作為成都保衛戰的外圍防線。”
“喏。”趙慈景拱手應命。
李世民又問道:“還有需要補充的嗎?”
豆盧寬說道:“殿下,成都不比雄關要塞,它是能夠容納百萬人口的大城,需要防禦的地方實在太多了,現有兵力兵力即使不出城去作戰,通通在城內鋪開防禦,也根本無法形成戰鬥力。而隋軍不單有攻城武器,還能從天上攻擊城池,消除城池之利,一旦兵臨城下,天上地下的隋軍只須在城池四方同時作戰,我們就守不住成都城。”
李世民聽了這話,心中為之一驚,急忙問道:“那依各位相國之見,現在如何是好?”
豆盧寬躬身作答:“殿下,微臣認為應該立即把城內所有青壯募集起來,進行緊急訓練,協助軍隊守城。”
“此議甚好,但是城內恐怕沒有多少青壯可以徵用了……”李世民想了一想,又說道:“就勞煩豆盧相國負責募集青壯,兼任城防大總管,我會讓廬江王李瑗從旁協助。”
“微臣領命!”豆盧寬站起身來,躬身道。
宇文士及亦是說道:“以楊侗如今之勢,我軍獨力與之作戰,怕是很難…依臣之見,殿下還需對現有各軍進行適當的調整,尤其是荊王李孝恭,必須讓他放下南詔一切事務,一刻都不敢耽誤。”
“傳我的手諭,命李孝恭火速回援,從越巂郡進擊眉山沈光軍,膽敢再推諉耽誤,嚴懲不殆。”說到這裡,李世民一咬牙道:“再令侯君集、張士貴放棄資陽郡,由侯君集坐鎮蜀郡平泉縣,和隆山翟長孫聯兵防禦南部隋軍,張士貴帶兵回援成都。”
“喏。”
……
資陽安居縣,發生在隋軍大營之前的攻防戰已經持續到了第三天,這一戰,張士貴卻是主動進攻的一方,李世民當天聽從他的建議,派三萬新兵入駐金淵縣,為他成功的牽制了北方的蘇定方部。於是他趁天降大雨,隋軍箭陣無法發威,主動對薛萬均發動猛烈的進攻。
經過連續兩天大規模進攻,今天的攻防戰終於停止了,隋軍大營之前屍骨如山,橫七豎八地倒在地上,損毀的投石車、雲梯、巢車殘骸亦是灑滿營外,儘管張士貴付出巨大的代價,但隋軍大營依然沒能攻下。
傾盆大雨固然令隋軍箭陣無法發威,但大軍連續不斷奔走的營前空地,已經一片滿是泥濘的溼滑淤泥地,給攻營唐軍造成巨大麻煩,各種攻城器械幾乎難以寸進,只得用木板在淤泥之上鋪路,盡皆靠人力拖動,但目標也變得十分明確、顯眼,營中的投石車輕易瞄準之後,石雨就朝著木板方向砸來,這使唐軍進攻陷入極大不利。
唐軍的大營在營西十里外,密密麻麻的大帳延綿數里,此時中軍大帳內。
“隋軍南下巴西這個舉動說明北方戰事平息了,肯定是隋軍戰勝了劉弘基將軍,而楊侗又破了雒縣,我們大唐的處境會變得更加兇險。”眉頭皺成一團的張士貴嘆息道。
今天唐軍停止攻打的原因是他們接到一系列不利情報,先是斥候發現一支規模浩大的隋軍騎兵正從巴西疾速南下,方向正是蜀郡和資陽。
隨即探子又發現蘇定方進軍金淵,元仁師懷疑楊侗是要襲取雒縣,所以才讓蘇定方進行掩護,反過來牽制金淵唐軍,結果一大早便接到李世民緊急手諭,命他們立刻回軍,援救成都城。
元仁師憂心忡忡對張士貴道:“大總管,這次我軍盡皆在外作戰,蜀郡兵力空虛,我就擔心隋軍攻克雒縣,然後兵臨成都城下,雖然那支楊侗為首的隋軍看似佯攻,可他要是真的佔領雒縣,就會引發嚴重後果。”
“成都城是我大唐帝都,肯定要回防。”張士貴給出了準確的答案,然後又說出了自己的擔憂:“但是現在的問題的我們已經和薛萬均打到了一處,撤軍說起來容易,但如果我們退兵,他極可能像頭惡狼一樣跟著我們,擇機對我們下手。”
“大總管所言極是。”元仁師十分認同張士貴的擔心所在,薛萬均這幾天雖然躲在大營之內堅守不出,但是唐軍如果主動退卻,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連忙建議道:“大總管,要不我們現在趁道路溼滑,交相掩護著撤回蜀郡好了。”
“以當今的路況,我們確實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徹徹底底的退回蜀郡,但我們要是這麼做得乾脆的話;薛萬均極有可能帶著隋軍進駐資陽縣,截斷侯君集北上之路,這麼一樣,處於腹背受敵的侯君集必敗無疑。”張士貴搖了搖頭,冥思苦想了一會兒,對元仁師說道:“先你先帶輜重退回普慈城,我帶主力斷後,等侯君集退到資陽縣,我們再一起退回蜀郡。”
“卑職立刻帶著輜重撤回普慈,大營這邊就交給大總管了。”元仁師點了點頭,這是最為穩妥的萬全之策,目前也只好如此了。
“謹防騎兵!”張士貴交待了一聲,又說道:“另外多派斥候與侯君集聯絡,讓他火速退回資陽縣。”
“卑職這就去安排。”元仁師應聲而退。